APP下载

论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

2018-03-07西莎

科技资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博物馆措施

西莎

摘 要:地质博物馆主要对各种自然环境下产生的特殊地质标本进行收藏,这些标本不仅是大自然的精华,还是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博物馆在收藏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其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还要重点发挥其科普教育功能,以使其价值得到延伸与发挥。科普教育力度加深,收藏的地质标本知识便会为更多人所知所了解,这也属于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基于此,相关人员还要对该功能发挥的方式进行探索,对相关方案进行制定。

关键词:博物馆 科普教育 功能发挥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254-02

地质博物馆的科普教育对象除了学生外,还有其他普通游客,为了使科普教育功能得到完全发挥,相关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设计不同的科普方案。还要针对博物馆的科普现状,提出改善措施,找到促进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发展的优化对策。在制定方案时,还要做好科普对象分析工作,对其偏好、认知以及消费行为等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将成为科普宣传的参考依据。本文主要针对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的发挥进行讨论。

1 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分析

地质博物馆专门收藏各种地质条件标本、各种动物化石、珍贵矿产等,这些收藏品以实物、电子书及视频形式存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这些馆藏品。这些馆藏品虽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博物馆要做的是将其与实际联系起来,使其发挥实际价值,即科普教育价值[1]。这种博物馆的科普教育价值具有很显著的特殊性,其与学校教育有异同之处。虽然两者都具有传播知识功能,担负着社会教育任务,在教育中,都要紧随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教育创新,但两者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以及教育平台以及教育途径和教育方式上。博物馆对服务对象没有任何限制要求,其具有广泛性特点,教育平台更加广阔,地质博物馆主要通过展览或讲解馆藏品等方式来达到科普目的,科普方式具有多元化特点,而学校受众群体只是学生,教育平台只有教室,教育方式也是以教材为参考,其在教育范围、教育角度等方面存在很多限制,但其教育成果比较显著。基于两者的异同点,两者可以起到优势互补作用,学校与博物馆之间还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以使学生能将真实藏品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最终达到更高的科普教育效果。

地质博物馆教育与其他社会教育也存在异同之处,这里的社会教育主要指家庭教育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教育。对于这些教育团体来说,地质博物馆可以为其提供一个正式的教育、娱乐以及互动场所,脱离家庭氛围或社会机构内部氛围,所有的成员都会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在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以及成员互动中,这些成员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融洽,而博物馆提供的馆藏品科普内容也会丰富成员的精神内涵,使成员的文化知识基础更良好。地质博物馆不会强求成员必须接受服务项目,所以成员可以有选择的确定服务项目,由此可见博物馆也充当着社会大学的角色。

2 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中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小

地质博物馆的性质是为社会服务的公开机构,其开办目的不在于营利,而是在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地质矿产等。地质博物馆的经营费用有限,所以其花费在宣传方面的资金数量比较少,而多数人对其印象为严谨、古板等,宣传力度较小,根本不能扭转人们的印象[2]。虽然很多地质博物馆会选择免费方式来吸引游客,但因其宣传力度小,所以很多人并不能慕名而来,目前博物馆还需要加强多媒体宣传力度,使其科普教育受众群体更多。

2.2 讲解水平有待提高

科普教育需要在人的引导下完成,无论是现场讲解还是视频讲解,都对讲解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讲解人员无法对馆藏品的相关知识内容了如指掌,娓娓道来,也就无法创造情境,使人员深入其中,最终的科普教育成果自然不理想。在实际中,地质博物馆的游客较少,这使讲解人员多有懈怠,很多讲解人员并不能详细介绍馆藏品,所以游客对馆藏品的好奇心和兴趣很低,地质博物馆还应加强人员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使其都能做好本职工作。

2.3 项目互动度低

在地质博物馆中,收藏的成品经济价值较高,且很容易损坏,所以其一般以展览陈列形式出现,游客只能参观,只能被动倾听讲解人员讲述,無法使游客参与其中,游客与项目之间的互动度会很低,游客体验感不强,其对科普教育的新鲜感会慢慢降低,最终也不会对收藏品产生深刻印象[3]。

2.4 服务设施不完善

地质博物馆的面积规模大小不应成为服务设施完善程度的影响因素,在实际中,有的地质博物馆规模较小,其服务设施也处于不完善状态,不仅指休息的座椅、收纳柜或垃圾箱等,还指项目服务设施,即电子产品或其他的多媒体展览平台匮乏。这种博物馆完全不能满足游客需求,所以游客数量会很少,科普教育成果也不会很理想。

3 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发挥措施

3.1 办好陈列展览

地质博物馆主要依靠陈列展览方式,推广馆藏品,使更多的人将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展览平台以及讲解方式的独特性都可以使游客深入其中,讲解人员便可以把握此机会,进行科普教育。新时期,地质博物馆还要做好陈列展览创新工作,使其打破传统展览形式桎梏,注重发挥科普教育功能,并在科普工作中扮演好社会大学的角色。在陈列展览过程中,应使展览方式更加多元,展览层次更加丰富,避免传统中馆藏品展示,游客纯观赏的单调形式。博物馆还应针对不同的服务人群,提供不同知识层面的资料和展示平台,使各种人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展览形式,如此这些人员才能将科普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其文化底蕴才能得到丰富。

3.2 加强项目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地质博物馆若想取得良好的科普教育成果,还需加强自身建设,使相关的设施服务以及讲解服务的水平都提高,如此游客才能享受到良好的科普服务,游客的学习需求以及互动参与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在项目建设中,地质博物馆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参考游客需求调查分析报告,做好硬件以及软件建设工作。在设施服务建设方面,地质博物馆要基于自身的发展现状和规模大小,打造一个舒适、休闲轻松的科普教育环境,包括展览厅以及各种功能空间等。

3.3 加强协作,提高宣传力度

地质博物馆要加大科普教育功能发挥力度,还需要与学校、社会机构以及其他地质博物馆加强协作与联系,在协作中,还要伴随有效宣传,使更多的人慕名而来。与博物馆的协作,可以使馆藏资源、资料实现共享,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与社会机构合作,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地质博物馆的知名度变大。此外地质博物馆还要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加强宣传力度,以使科普教育对象更多。

4 结语

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现状并不理想,这与其本身的缺陷有关,与宣传和教育方式也有关,更与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程度低有关,相关人员要找到科普教育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措施来改善这种现状,消除因素对科普教育效果的影响。此外,还要做好调查分析工作,使地质博物馆的教育方式满足科普服务对象的要求。地质博物馆还要加强建设力度,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多元,使其为科普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然.山西地质博物馆特色科普教育活动[J].化石,2018(3):15-16.

[2] 廖珊,龚淼,钟琦.湖南省地质博物馆科普实践与创新[J].国土资源导刊,2018,15(2):91-96.

[3] 侯晓慧.严智怡的博物馆科普教育思想与实践——从1919年天津博物院的“观鲸会”谈起[J].博物院,2018(3):27-34.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博物馆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博物馆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