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移动微课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018-03-07徐艳汤玲娜

科技资讯 2018年33期
关键词:电工基础信息化

徐艳 汤玲娜

摘 要:设计了一款适用于高校电子专业《电工基础》课程移动微课教学的平台,该平台基于Android和SQL Sserver技术,可实现微课程移动化教学。本文首先阐述了平台设计的需求;其次对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分析;再次阐述了平台上移动微课教学各模块的设计;最后对该平台在《电工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应用该平台进行教学,有利于提升高校《电工基础》课程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移动微课教学平台 Android 电工基础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1(c)-0203-02

1 系统设计概述

为实现高校《电工基础》专业课程微课移动式教学,特设计本微课移动教学平台。整个平台采用C/S结构设计模式,构建了基于Andorid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平台的服务器由JAVA开发,并通过WebService进行结构连接,教师可在服务器端发布教学指令,而学生可利用智能手机登录微课平台,获取教师发布的教学指令,并利用平台提供的学习功能进行移动在线学习。在具体的设计中主要应用了可支持Andorid系统应用的GSON和JSON两项技术。

2 移动微课教学平台数据库设计

本微课平台的数据库设计,主要使用SQL Server 2008 作为数据库系统,主要的数据库内容表见表1、表2。

3 移动微课教学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3.1 注册登录模块

注册登录模块用于实现新用户的注册和老用户的登录功能,能够为不同权限的使用者提供注册和登录平台的辅助。整个注册登录模块基于Android系统内核设计,包含:用户注册、用户登录验证、用户信息编辑、用户信息删除等具体的功能。此外,该模块引入了权限设计的概念,主要分为管理员权限、教师权限、学生权限3个模块,管理员可以对平台上的用户信息进行修改、删除和编辑;教师可以登录平台,发布《电工基础》微课视频等其他教学资源,并能够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仅可登录平台观看微课视频,提交作业或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可运用智能手机,借助配套的APP完成,以下为主要编译代码:

props("zd0", userName1);

props("zd 1", passWord);

props("zd 2", userName2);

props("zd 3", userNumber);

props("zd 4", userClass);

3.2 课程项目模块

用户登录平台后,可以在课程列表模块中观看到课程的相关信息,并选取列表中的课程进行在线学习。整个课程项目模块的UI设计体现了分模块和分项目的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电工基础》课程的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的思路将不同深度的微课视频上传到制定的模块上,例如:item1上传第一章的微课内容,item2上传第二章的微课内容,item3上传第三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根据微课的教学重难点,对不同的项目内容进行定义,以下为该模块的实现界面(见图1)。

如图1所示,课程列表模块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每个视频的长度都控制在5~8min,以便于学生观看分享,进行在线自主学习。

3.3 微课播放模块

微课播放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基于即时化网络视频技术,该基础的特点为:依托移动无线模块,实现平台服务器与互联网之间的远程连接,并在连接完成后将服务器上的信息传输到用户的Android智能手机APP上,用户可登录APP在线观看平台上的《电工基础》微课视频。整个过程包含了用户登录、下载微课视频、播放微课视频等过程,并借助GSON和JSON两项技术,启动了Android系统的安全认证功能,以下为微课播放模块的界面(见图2)。

3.4 师生互动模块

师生双方登录系统后,在通讯畅通的基础上,能够交互式教学,而实现交互式的方式主要有打字聊天、社区留言板、语音互动、手写白板聊天等。本系统中设计手写白板聊天功能具有一定的特色,具体的功能包括:自由画笔、颜色选择、清除内容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手写白板功能,实现即时化的在线聊天,聊天的内容可以围绕《电工基础》课程进行,也可以围绕日常学习中的其他问题展开,总而言之,借助师生互动模块,学生不仅可以观看课程的微课视频,还能够与老师进行在线无缝化沟通,相较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而言,更具互动性和开放性。

4 移动微课教学平台应用效果

平台设计完成后,以《电工基础》为教学课程,选取本校16級应用电子专业(1)班和(2)班学生为对象进行教学对比实验。两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均为30人,将(1)班作为对照班,(2)班作为实验班组织教学活动。对实验班学生采用移动微课教学平台组织教学,对照班学生则应用普通的讲授法组织教学,课程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教学体验进行调查,以对比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显示:在期末考试成绩、学习兴趣、知识掌握、主动学习、知识巩固等指标对比上,实验班学生要显著由于对照班(P<0.05),说明所设计的系统对提升《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万晓丹.微课下移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4):213.

[2] 郭志宇.移动慕课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9):216.

猜你喜欢

电工基础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如何激发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
中职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困扰与对策
互动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基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