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华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2018-03-07孟繁叮
孟繁叮
摘 要: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光要对英语文化进行学习,也要能够利用英语知识来进行中华文化的输出。但是,近年来,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中华文化失语症”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交流日益密切,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许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本论文主要是从教材、课程、课下的学习和考试方法等方面探究了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翻译能力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 翻译 相关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137-02
大学英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门基础课。大学生是英语学习的高级者,他们不仅要掌握英语文化知识,更要学会运用英语知识来进行中華文化的输出。本课题希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能掌握较好的中华文化的翻译技巧,将英语的学习学以致用,使大学生既能把外国的英语文化翻译成中文,又能把中华文化用英语进行精准的表达,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形势下学习外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
1 文献综述
随着当今社会迅速发展,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很多时候当代大学生要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当地的美食、历史传说、节日的风俗习惯、名胜古迹,或者“一带一路”“一国两制”“儒家思想”等特有词汇,由于很多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本身不是十分了解,或者不能用准确的英文词汇来表达中国文化,造成实际交流中的沟通障碍,或者沟通失败的例子屡见不鲜,甚至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或失声的情况,这被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从教授称作“中国文化失语症”。
自2000年从教授首次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个概念以来的18年里,关于“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文章越来越多,在中国许多学校的调查中也显示了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通过中国知网以“中国文化失语”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567篇相关研究成果。
刘润清在1999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一文中提倡不仅要让学生懂些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民族文化。
胡文仲在1992年在其著作《文化与交际》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简单的移植西方的文化特点。
中国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例如,北京外国语学院做过一次测试,对于学生的中国文化翻译能力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是平均分为63分,该测试为百分制,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翻译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刚刚及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些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对于中国文化教育的缺失,这是需要我们来进行改变的。
2 问题的发现
为了了解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翻译 能力,作者进行了一次对吉林农业大学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翻译能力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吉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对中国文化进行翻译时所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本调查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问卷调查。
(1)大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如何,是否能够较好地掌握翻译中华文化的技巧。
(2)找出大学生对于翻译中华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总结归纳。
作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吉林农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抽取了500人参加这次问卷调查,并且对其在英语翻译中对于中国文化的翻译进行了测试。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布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共468份,回收率接近95%。调查结果显示接近90%的学生的中华文化翻译能力较弱,对于中华文化翻译技巧的掌握几乎为0。问卷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翻译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较好地掌握英文翻译技巧,并且对于中华文化特有名词的掌握不足。”
3 应对策略的探讨
作者在问卷调查的结果中了解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翻译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英文翻译技巧较差,而且对于中华文化特有名词掌握不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于英语的教学是十分重视的。英语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同时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当今大学英语的教学常常把语法和词汇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译题大多是为了考试而准备的,但是翻译的主要意义不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是要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来翻译外国文化从而传播中国文化。但是由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并不具备这一能力,这就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作者认为首先应当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英语翻译能力,使当代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在教材上作者认为当代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大多数是介绍西方社会和西方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介绍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教材中中华文化的缺失,这种缺失不利于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代入中国文化,也不利于学生翻译中国文化。为了解决这一现象,作者认为应该在教材中多引入中国文化内容,比如在教材中引入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翻译的《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优秀翻译作品。
在课堂上引入英汉双译,既要使学生将英文翻译成地道的中文,同时学生也能具备将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能力,而且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中文和英文表达方式和语序的区别。还要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测验,要求学生不能使用手机,只能利用词典对题目进行翻译,测试的题目要有中华文化的内容。并且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中华文化故事进行翻译,并且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特有名词,要在课堂上设立专门的中华文化特有词汇课程,结合中华文化故事对于特有词汇进行介绍,并且在介绍完毕后让学生进行翻译。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课上时间有限,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翻译能力,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翻译练习,也要要求学生在课下能进行自主学习,这就需要网课的支持,作者认为老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录制网课,尽量增加网课的趣味性,并且在网课中结合中华文化元素和英文翻译技巧,这样学生在课下也能学习英语,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同时也可以进行中华文化翻译类竞赛,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考试上调整考试的题型。在题型方面要增加翻译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同时还要增加中华文化翻译的内容以及翻译的难度,而且也要增加中华文化特有名词的考察。
增设介绍中华文化的选修课,这样能使学生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更好的了解,使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翻译得更加准确,选修课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能够利于学生积累关于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也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文化的翻译。
4 结语
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翻译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华文化,并且能够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本文提出了教材、课程、课下的学习和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随着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当代大学生应当同时具备翻译英文文化和翻译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这样既能了解英文文化,也能将中华传统文化带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大舞台。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首先应当做到的是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能够结合相应的翻译策略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用英文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8-35.
[2] 刘润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7-12.
[3] 李英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华文化失语现象[D].黑龙江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