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观

2018-03-07孙妍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孙妍

摘 要:反思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科学的作业设计理念。引发出新型的小学语文作业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观;作业设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于小学生来说,完成作业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能否设计出合理、高效的作业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因此,广大小学教师树立新型的作业观念显得迫切而有价值。

一、传统的作业设计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认为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他们将来的创新能力就越强。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通过无数次考试,拿到高学历的人,在学术创新、知识创新方面未必有建树。我们不得不反思,当教育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生成,这其实就是一种倒退和失败。

从中西方基础教育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西方小学教师总是乐于相信孩子,敢于放手,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有用的指导。而我们的孩子“题海苦渡终日愁,终日苦海手握笔,好似笼中一囚鸟,没有欢乐与笑语……待等将来出校门,怎解社会这‘难题?”同样作为小学生,一种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怎样寻找答案;另一种作业设计的目的则是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和规则,不能有丝毫的越轨。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两样东西比死记硬背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一个是孩子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知识;另一个是要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两样东西显然不是从机械、重复、单一的作业形式中培养出来的。

可见,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作业观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病,它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厌倦、压抑,给孩子形成的是一种求同划一的思维模式。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观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努力减少机械记忆型的语文作业,尽可能地配置富于创造性思维的实践性的作业。青少年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牢牢把握住这一机会,多记忆、多积累,这本身没有错。但是,没有思维的记忆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想办法、多找出路,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可操作性的作业活动,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开动脑筋、活跃情绪的同时,水到渠成地记忆、掌握、巩固知识。

其次,减轻硬性统一的作业,设计可选择性的语文作业。很多教师对学生不写作业或者作业质量不高的现象深恶痛绝。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往往习惯于要求学生整段整段地抄写课文或是生字,加大练习的力度,以期让他们改变。其实,学生不写作业,或者不好好写作业,不一定全是因为懒或贪玩。因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让所有学生没有选择做什么、怎么做的余地,所有学生统一要求。不少事例表明,缺少选择性的、过多的、机械性的语文作业和学生的学习巩固与提高并没有必然的正相关。这种情况下,后进学生承担不了也完成不了相应的作业。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布置语文作业时,教师应对学情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依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进行作业设计。“听觉强的学生应当首先听老师的讲解,然后通过阅读来复习,最终写出特定问题的答案,并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新内容;视觉强的学生应当首先阅读材料,然后在课堂讲授期间写出特定问题的答案,最终做到本能的运用;对于特别聪明的学生应当给予他们特别的材料,要求他们在阅读这些材料、听老师讲解的同时就回答问题,同时要求他们在那些信息的基础上勾勒出最初的内容、模式或图表。”这样,各有所需,各达所能,才能各有所得。

最后,贴近学生生活,配置实践性作业。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课堂。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本来的生活,才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美国的一位专家曾经指出:“如果想培养视野开阔、头脑聪明、富有创新能力的孩子,那么必须使他锻炼手指活动有力。”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着与人交往,学着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并且解决问题,使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到独立与自由,再把生活中的体验丰富到语文学习中,正所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具有的优势

首先,语文作业要让学生有成就感。教师可以多角度、多维度、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氛围,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在学校,教师可以通过班级或校园的实物展示平台或者网络平台,如校园网站、QQ群、微信群等,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和进步作业。也可以在班级进行灵活有趣的作业比赛,看谁会创新、看谁构思好、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大、看谁“优”最多等,奖励方式可以是红花、奖状、奖品,也可以是口头表扬等。在家庭,可以经常让学生以读给父母听或拿给父母看的形式把语文作业成果展现出来,获得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做一些实践性作业,参加社会活动,调查、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获得社会的认可或鼓励。在评价作业时,教师应该鼓励孩子创新,肯定他们的所有努力,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把这种成功的感觉带入下一次语文作业中去,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语文作业要鼓励探究。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性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养成勇于探索的精神。我们可以大胆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探究性问题,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作业。如让学生写关于动物的作文,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去饲养一种动物。在饲养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以及生活习性,并积极查找相关资料,把饲养过程中的所得记录成观察日记。记叙的形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一起,互相借鉴,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去写作文章,自然“下笔如有神”。而跃然纸上的必然是他们探究后的快乐和体验后的满足。

最后,语文作业要促进合作。孔子曾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而这种交往是学习所需,更能促进学习。例如,做作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虚心请教别人,能纠正自己的错误看法,从中取长补短;给别人讲解作业的学生,既帮助了别人,又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讨论过程中还能增进友谊,促进共同提高。例如,学了课文《三袋麦子》后排演精彩的课本剧,学习《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后组织有意义的社会调查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学生积极性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巩固了课本知识,学会了互相合作,锻炼了实践能力。这种作业形式消除了学生对作业的厌倦感,让更多的学生在交往中尝到了甜头。

综上所述,新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当使学生在一种主体性不断强化的氛围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甚至体验,并把这些知识、经验和体验进行全新的整合,迸发出智慧之光。如今的时代,信息日益膨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彰显出其独特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树立新型的小学语文作业观,是其自身教育理念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宋运来,徐有凤.中国作业的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

[2]張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科技文献出版社,2004-04.

[4]蒋寿军.例谈小学语文作业与练习的设计[J].小学教学设计,2007(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小学语文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