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
2018-03-07张志萍
张志萍
摘 要:《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中指出,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注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目前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有了指导思想为基础,那么体育课程的教学就要符合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下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指导思想的体育课程,要求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体育课程的兴趣培养能让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安排有更加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的教学思想需要在以教材为基礎的理念下来进行。主要讨论了小学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与疏导,仅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兴趣培养;教学疏导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为各个方面打基础的重要阶段,现阶段我国推行素质教育,注重核心素质的培养,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尤为重要。以往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较落后,教学过于功利化与形式化,并没有体现教育的真正作用。体育科目教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许多学校追求升学率与高成绩,却不十分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并且过于为学生的安全问题担心,许多稍微带有竞技性或者对抗性的体育项目都不允许进行,更有甚者,为了节省出所谓的学习时间,许多学校的体育课被随意占用或者被取缔。如今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普遍偏弱与之有很大关系。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许多事物并不熟悉,因此也引起了家长的过分担心,担心孩子会在学校中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对此学校也会取消一些危险性的运动项目,大多数以跑步这种难度系数低的运动为主;其次大部分学校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坚持所谓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点给学生施加学习压力;最后就是体育教学也纷纷模仿文化课教学模式,加大理论灌输。在这多种原因的作用下,体育课变得越来越斯文与安静,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运动项目,乏味无趣。
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学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学会变通,例如跑步,教师可以让学生接力跑、负重跑、两人三足跑等。不规定学生具体的教学手段,有的学生喜欢五分钟追逐跑,有的喜欢跳绳跑,只要达到提高肺活量的教学效果,手段都是次要的。或者是在学习《希望风帆》广播体操时,老师可以进行相关示范让学生来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互相讨论,比如动作要领、标准等相关内容。比如第五节体转运动,要求学生要上身挺直,充满朝气。体转时动作要流畅有力,手臂要伸直,身体要90°旋转,不拖泥带水。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两者才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体育本身就是一个强身健体的科目,要抛弃所谓“勇猛强悍即野蛮”的观点;实践上,在上课之前带领学生做好充足的热身运动,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运动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情况,不能“因噎废食”,最好的办法向学生普及一些安全常识,即使意外发生例如扭伤、抽筋也不惊慌,及时就医做好后续工作并以此作为典例向学生讲解解决办法。
二、多举行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的体育课程要多样化,多样化的课程活动能提起学生的积极性。趣味性的竞技性体育活动能让学生更加喜欢参加体育课程,更加喜爱体育锻炼。
在体育课程中,老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行一些体育活动或者体育比赛来让学生参加。竞技模式的体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学生都有好胜心理,比赛时所获得的荣耀能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感。老师可以定期在一段时间里组织一次体育比赛。体育比赛可以占用一整节体育课程的时间。比如下周要进行乒乓球比赛,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这一周准备,这周的体育课程可以进行赛前准备。除了传统的体育竞技,还可以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体育竞技比赛。比如可以将让学生进行“两人三足”的跑步比赛,或者进行接力跑比赛等。
小学阶段,体育课的实行十分必要。在进行体育课程时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在课业后参加有趣的体育活动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所以小学的体育课程需要引起老师的注意。学生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这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初衷。为了达到小学生增强体魄的目的,需要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多花心思,尽量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兴趣的体育课程模式。相信在未来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会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提出更加合理的教学建议,未来体育课程的设计必定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国忠.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模式的改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6):138-139.
[2]姚健梅.谈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J].河西学院学报,2015(2):123-12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