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心得
2018-03-07石华明
石华明
摘 要:数学教学活动展开的真正意义在于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又处处包含着数学知识。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实现真正的数学教学。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数学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所展开的数学教学活动大多与此有悖而行,教学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学生的厌学情绪较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主要分析基于培养及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而展开的小学数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有效策略
一、引导学生明辨问题的数学意义及实际意义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处处体现数学知识,但是数学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意义及实际意义相对来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明辨问题的数学意义及实际意义,然后再利用所学知识展开思考分析,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仔细揣摩问题中包含的数学信息,然后通过问题情景借助生活实际意义去思考问题的数学意义,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数量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注意根据不同数学学习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专属于自己的解题策略。具体来说大致分三个阶段,分为问题解决前的揣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策略调整,问题解决后的策略反思总结。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注意指导学生运用解决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及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可能是一致的,但过程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
比如,“30÷5?”这道数学问题可以有很多角度去思考:(1)把30样东西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能获得多少?(2)30是5的几倍?(3)5与几相乘的积为30?(4)30里有几个5?这样的思考形式有许多,这样的问题有许多,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发散,从而对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三、引导学生复习及预习
解决问题的基础条件在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能力相对较为良好,因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复习及预习工作,扎实掌握数学知识内容,形成并不断丰富自己的认知体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以让学生在课下活动中也积极利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对其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四、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单纯讲解教学知识及问题,并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一来并没有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作用,只会造成教师和学生劳而无获。小学生的好奇心相对较强,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之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提问,并在此过程中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教师在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借助游戏、比赛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较直观、有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更易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针对“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将不同形状的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编织成一幅图画,色彩鲜明的图画肯定会更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知并思考这些图形知识。
五、提高学生反思意识
解決问题并非注重其结果,而是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该只单纯注重其答案的正确性,而是应该更多地侧重于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增加其反思意识,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形成一个较为严谨的思维,进而会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作用。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多多提问学生“你这样做对吗?”“导致你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你选择这样解题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问题。如此一来通过反思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思维,从而对其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要求下展开的小学数学活动应该注意强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锻炼其数学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本论文关于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这一问题展开的详细分析可以对小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有序展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史松平.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解决问题中数学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2):122-124.
[2]梁长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35.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