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究
2018-03-07曾珍
曾珍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与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即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将数学引入问题情境中。只有通过探究式的学习和思考,最终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下面从几方面来介绍如何利用生活点滴,培养学生的小学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应用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的发展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变也非常迫切。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往往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因此广大教师应从枯燥的数学课本中走出来,学会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得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就教师如何更好利用生活中的点滴来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
在新课标下,国家明确要求教师要从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生,意思就是说教师不应只关注课程本身,还应注重课堂效率,密切关注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的,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首先,教师要从多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考虑,从生活中寻找有关数学的案例,利用生活中的点滴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认识质量”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大家都知道,对于小学生来说,质量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他们不知道一千克的东西到底有多重。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带一台小型的电子秤到教室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就比如书本,提问学生:“有哪位同学知道几本书的质量相当于一千克。”这时同学们对于这个一千克的概念还是模糊的,教师就可以拿几本书称一下,让学生对一千克的重量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问问学生他们有哪些东西的质量大概也是一千克的,学生也会非常积极地去感受一千克的重量,寻找自己拥有的一千克的东西。通过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把数学问题形象化,更好地吸引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数学的学习之中,这对于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会自主学习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思维。在现阶段的义务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小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种思维对于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种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增强学生看待生活、观察事情、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一个学生以后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好处的。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从数学课本中,学生已经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在认识完这些图形后,学生虽然能从图形表面形状的不同来辨别出它们,但是在根本上并没有理解各种图形的实际用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一些简易的各种图形,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总结出各种图形的优缺点。接着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小视频:房屋中大梁的设计都使用三角形、自行车上的三角支架利用的也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图形的优缺点,这样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三、注重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数学思维
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就是在课上进行的事情,而在课下完全就是自己的娱乐时间,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生活中存在的一切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对象,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一般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顺利解决,而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应该勇于探索,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只是一味地害怕失败,要激发自己的探索精神。这对于一个学生当下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圆的各种问题我们都会了解到,这个时候相信会有很多学生出现这样的疑惑:这个圆不仅在数学学习中很重要,它在生活中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人们吃饭用的碗是圆的,喝水的杯子是圆的,就连穿的鞋也有好多是圆头的,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学生千万不要退缩,要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可以和同学讨论,可以自己查资料,当然也可以大胆地询问老师,通过探索才能知道,这些东西做成圆的不仅是因为看着美观,而且人们在使用和清洗的时候也很方便。通过探索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更好地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新时代背景下,知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人能力的体现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显而易见,一个人从小就应该注重自己知识的积累能力,当然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广大教师应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点滴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