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方式入手 促学生发展
2018-03-07俞芳英
俞芳英
摘 要:语文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的整合。通过整合,确立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继续发展。
关键词: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怎样整合?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要真正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整合一词指围绕某个目标将相关各个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在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后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不知不觉地、有机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又要学会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方法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学习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应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自主学习两方面下工夫。
一、通过整合,确立主动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通过整合,高效激发乐趣,促进能力提高
要达到理解文本、培养能力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学习语文的动力。传统教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只能停留在浅层次。在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激发,是结合文本的高效的、持久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一节。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鸟多”,出示了一幅鸟的照片。当满布密密麻麻的海鸟图片呈现后,教室内一片惊呼,学生震撼了,主动学习的态度被激发。当我提问“为什么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学生踊跃地举手回答,“鸟种类多、鸟蛋多、鸟粪多”,一幅有针对性的、鲜明的图片解决了一个抽象问题。当学生说出岛上的鸟不止一种时,我不失时机地接连出示数张照片,让学生边看鸟的样子、边读鸟的名字。学生既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又拓展了知识,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整合,创设多样的情境,促进文本理解能力的提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无法解决文本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长的有限性这一矛盾,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解决了语文需要学生长期积累与小学生限于年龄特点,无法对课外知识广泛涉猎和大量积累这一问题。例如,五年级语文《丰碑》一课。这篇课文记叙的是行军途中一位红军军需处长因严寒而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故事发生的年代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为了让学生体会那个年代独有的情境,我在课前播放了电影《长征》片段,使学生对于红军的生活状态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二、通过整合,向自主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后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是为适应全新社会发展的新语文教学观,要更多地考虑教学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教学主体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1.通过整合,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传统语文教学限于条件限制,自主学习平台无法搭建,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解决了平台的搭建。现以六年级《题临安邸》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诗词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体会南宋封建社会的黑暗,表达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诗是对南宋的黑暗现实而作,使用辛辣的讽刺表达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本文涉及的历史、地理知识繁多,而且与内容的理解密不可分。本课知识如果学生无方向地寻找无异于海底捞针,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更不能达到对文本理解的高度。为了便于学生的查长,教师预先做“功课”,向学生提供了相关网站,有了平台,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2.通过整合,深入诵读文本,促进文本的理解与各项能力的提高
(1)着重呈现文本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常常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往往是一字传神,全篇生辉。它不仅与课文的主要内容密切联系,而且与课文的立意息息相通。还起到了表现人物品质、概括文章中心的作用。
(2)结合文本情境,音乐配乐诵读课文,提高文本鉴赏能力
文本形式的不同,朗读时文本情境要各不相同。如古代诗歌要语速放慢,停顿和节奏要明显,朗读时应留有脑中构成文本画面的缓冲时间。针对情境不同采用不同的音乐,对朗读技巧的成熟和鉴赏各种文本的能力有直接关系。
3.通过整合,拓展文本,促进学生发展
课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及时对文本内容的运用和巩固,是文本学习内容的补充与提升。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文本个体拓展既丰富了词汇,扩充了信息量,拓展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为更好地完成以后的教学任务及学生的发展创造了优异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克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信息化教育电子,2015(1):15.
[2]解立君.开拓新思路 创造新课堂[J].信息化教育电子,2015(1):17.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