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大班额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2018-03-07顾安兵沈仪
顾安兵 沈仪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的地位有所提高。在大班额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体育课堂,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价值,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将对小学大班额学生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提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小学;大班额;实施策略
一、精心规划课堂,合理利用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的保障,没有场地和资源就无法进行体育教学。如今,大班额的体育教学对场地和教学资源的需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应精心规划教学场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场地的规划上,学校应保证学生的体育课平均地分散在一周的课时中,避免同一课时安排过多的班級上体育课。在教学中,同一课时的体育教师间应互相了解教学内容,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教学内容撞车,也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如在多班上课的情况下,应该合理划分场地区域,尽量让一个班级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可以一个班级利用跑道进行短跑训练,一个班级利用篮球场地进行投篮训练,一个班级利用沙坑进行跳远训练等。
在学生数量较多、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轮流使用器材,这样可以有效解决人数多、器材少的问题。如,在投掷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用垒球,一组用自制的纸球,训练一段时间后,两组交换器材训练。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制体育器材,如用废报纸、旧帆布制作实心球,用废轮胎制作“山羊”等。在器材的使用上,也应做到物尽其用,实现一物多用,如跨栏的栏架可以充当足球的球门,也可以当作障碍赛跑的障碍栏,还可以进行跳跃训练,尽可能地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学校有花园的,就可以绕花园跑,在学校的走廊大厅可以进行广播操训练,在墙边可以进行体操倒立训练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到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多样性和安全性。可操作性是指体育课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学龄段的身体发育程度,安排适合学生体质的体育活动,难易程度适中,强度不宜过大。有些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要求较高,如足球、篮球、游泳等。有些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要求较低,如跑步、武术、健美操等。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合理的教学内容,充分合理地利用体育场地和资源。
多样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应丰富多样,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中,通常把教学内容分为训练和游戏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实际上,如果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把这两个内容平行交叉在一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一节课中,可以提供学生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的时间,让学生互相合作或独立练习,最后组织一场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组织竞赛式体育训练,如在跑步训练中,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接力出发,看哪组跑得快,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组织分组式体育训练,如一节体育课,在固定区域内,上半节课男生做俯卧撑训练,女生做仰卧起坐训练,下半节课男女生互换任务。可以组织游戏式体育训练,可以把绳子折叠放在背后,进行“捉尾巴”游戏,可以围成圆圈进行“丢手绢”游戏等。
安全性是指在体育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活动内容的强度,体育运动应该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不能对学生的身体产生负担,更不能有所损伤。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可以将比较有危险性的器材替换为较为安全的器材,以避免事故和伤害发生。如,在投掷训练中,可以用沙包、纸球代替垒球,用篮球、排球代替实心球。
三、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评价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往往面临着场地不足、器材有限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控课堂,将出现组织形式混乱、练习密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一般采用纪律严明、整齐划一的军训式训练方式,这样虽然暂时解决了课堂秩序的问题,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实现体育课堂的健康发展。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体育教师应改变这种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以人为本,创建活泼有趣的体育课堂。
评价是实现课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评价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学生进步和教师监督的双向互动,是实现师生沟通互联的情感方式。在大班额的小学体育课堂中,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是对学生行为的重要把控,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的安全也是对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可以实现体育课堂的高效利用。在形式上,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等形式,丰富和优化评价手段,有助于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有助于学生实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超君.大班额体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韩斌.场地小,多班上课如何处理相互干扰[J].中国学校体育,2009(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