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 互动教学
2018-03-07钱彤彤
钱彤彤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长期积累和沉淀形成的,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渗透。为此,从数学问题的创设、课堂互动两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途径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努力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原理、思想、知识灵活地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其核心素养。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了探究。
一、注重创设问题,有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伟大的爱因斯坦曾经表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有效地创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这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创设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如在小学数学“认识百分比”这部分知识当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创设能够引出本节课重点的问题来让学生思考,从而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首先针对现实状况抛出一个问题:“我们司空见惯的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在哪些方面可以用到百分数?除此之外,大家还想了解关于百分数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提出之后,对于“百分数”这个新知识,学生就会有所疑问,回应教师一些他们想知悉的内容,“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呢?百分数怎么读?”等等之类的问题。如此创设问题的环节,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利于高效开展课堂教学任务,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数学核心素养。
二、在互动中养成思考习惯,致力于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思维对于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以后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问题的提出,通过互动环节进行解决,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进行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认识并且掌握诸如归纳、类比、假设、论证等数学思维方式,有根据地去进行推测和解释,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针对一个数学问题,必须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的互动环节可以有目标地去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譬如,在针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这块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伊始教师就提出让学生思考“之前接触过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思考而为本节课的新知识铺路搭桥,思考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如此为学生添置思维阶梯,不断地进行互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紧跟教师的思维进行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于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问题与互动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积极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创设问题与互动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验证一些公式、定义以及法则;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发挥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这方面去不断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这块儿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课上应当考虑如何让学生积极发挥探究能力,去主动地发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动手量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然后让几名学生报出自己量得的度数总和,其结果与老师之前所说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拍即合,这样的状况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此刻可以抓住这个“黄金”课堂階段进行解析,引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为180°”的定理。为了验证这个定理,教师接下来可以安排学生主动去探究“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让他们通过测量、思考、探究的方式知悉这个定理的准确性。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而且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在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在数学方面有更高的建树。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对于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7):42-45.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5):42-4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