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施策略
2018-03-07马继双
马继双
摘 要:渗透数学文化对改进数学课堂很有意义,拟从研究缘起、概念释义、实施策略三方面,结合所在聋校的数学课堂实践探索,论述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施策略,以期从渗透数学文化角度探讨怎样改进聋校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聋校;数学课堂;数学文化;实施
一、研究缘起
作为一名已在聋校任教近30年的数学教师,笔者经常有感于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聋生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乐于学习语文等人文型学科,却非常厌烦数學这门应用型学科。究其原因,很多聋生认为毕业后并不从事专门的数学研究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开设的是聋职业中专班,即使有聋生在外地高校求学,因感官缺陷的限制,基本没有人能够从事专门数学研究工作。这使聋生产生了数学知识在今后很少能派上用场的想法。
这是聋校数学课堂教学和数学老师的悲哀。我们正是如刘兼教授所说,更多地将“数学教育”的重心放在“数学知识”的掌握上,然而事实上健全人也只有不到1%的人会从事与数学有直接关系的工作,更遑论聋生呢。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让聋生易于理解,难以忘怀,学有所用。
二、概念释义
探讨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实施策略,我们需要理清相关概念。数学文化(mathematical culture),一般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和它们分别或共同呈现出的文化现象。数学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文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基本理念中就凸显了数学的社会文化价值,特别是在课程实施建议的教材编写建议中还着重强调了各学段都要结合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等文化知识,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简要介绍圆周率π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π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如π值精确计算已成为评价电脑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及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启示我们要结合有关背景,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
三、实施策略
怎样在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笔者认为,实施策略有三。
1.预设目标
我们要预设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构建渗透数学文化的基础。我们可以这样预设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数学文化的目标体系:知识性目标(知识技能)—认识价值;发展性目标(过程方法)—实践价值;情感性目标(情意审美)—美学价值。这样便凸显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教育,通过数学使学生在知识教养、情感教育、智能发展、数学审美等方面得到发展。
2.拓展外延
我们要树立“大数学观”思想,找出数学应用之间的广泛联系,广泛拓展渗透数学文化的外延。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引导聋生联系数学的日常应用,认识数学的深邃思想,领略数学的博大精深,讲述数学与当今科技发展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大数学观”的思想。让聋生深刻体会数学应用的范围如此之广,使他们明白日常生活和自然科学中许多基本问题,都是靠数学来解决,以至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文化活动中来,经受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洗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聋生对数学更强烈的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
3.提升内涵
我们要揭示数学应用的内在关系,提升渗透数学文化的内涵。一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提升数学文化背景的内涵。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怎么办?可以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打开课本,根据背景图片说说有关分数产生的情况。让聋生细读文本,弄清楚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当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式了。正是基于数学家的精益求精和不懈努力,分数的表达方法才能越来越简洁,数学文化的背景内涵才能愈来愈丰厚。
二是展示教材知识点与现实生活应用的内在关系,提升数学文化应用的内涵。在教学“角”时,让聋生以眼代耳,实现感官补偿,可以观看日常生活中照相机使用原理的图片或视频,一起探讨镜头和广角镜头的区别,一般标准镜头拍摄的范围在45°~50°之间,而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扩大拍摄范围,使聋生明白镜头和广角镜头拍摄角度的差异造成了照相机成像范围的不同。
相信随着我们对聋校数学课堂中渗透实施数学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一定可以为聋生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不断改进聋校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冬胜.数学思维方法[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04.
[2]陶文中.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与培养[J].小学数学教师,2010(4).
[3]杨启贤.数学思想方法解读[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0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