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契合研究

2018-03-07李云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研究

李云

摘 要:现阶段,一些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趣味性,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基于此,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知识性契合的意义,重点从采取趣味化教学形式、合理应用教学平台、采取游戏教学法等方面探究实现数学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契合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研究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趣味性教育,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应实现二者的结合。教學趣味性与知识性契合的实现,保证了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保持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知识性契合的意义

1.符合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要求

针对我国教育过度注重学习成绩,采用“被动式教学”导致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下降的问题,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对教学趣味性的要求,以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提高趣味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2.对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充分利用

小学生性格比较贪玩,且注意力一般只能持续十到十五分钟,但一节课却有40分钟之多。因此,教师若只注重课堂上知识的灌输,而不顺应小学生的天性,就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在教学时对学生性格特征充分利用,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地完成学习过程。

3.符合数学学科的特征

数学学科是逻辑性强且抽象的,因此通过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等。小学数学教师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保障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知识性契合的教学方法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实现趣味教学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趣味化教学,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新方式进行课程导入,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教授“加法交换律”时使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个人养了一群猴子,但时间长了这个人很难负担这些猴子的费用,想限制猴子的食物,因此对猴子们说:“以后大家早上吃三个橡实,晚上吃四颗好不好?”猴子们十分恼怒,于是他又说:“那么我们以后早上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总可以了吧?”猴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教师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在黑板上写:3+4=4+3,然后询问学生:“同学们看这等式有什么特征?”学生答:“给2个加数位置调换以后,和不变。”教师:“那我们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再多举几个例子吧?”另一个同学:“34+55=55+34。”教师:“是的,这就是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通过以上课程导入,学生的注意力有所提高,并摆脱了枯燥的学习过程,对教师所教知识有了深入了解。

2.合理应用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网络以其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在现阶段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对于趣味性教学方面,由于其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网站,现在网络上的学习网站,知识点高度贴合教材,归纳翔实,符合小学生追求新鲜的天性;通过网站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提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许多教师通过添加家长微信,推送今日学习重点,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督促,有条件的教师还会通过办微信号的形式,将学习内容与趣味性充分结合。如我国某校朱老师,尽管已经50多岁,但为了实现与学生接轨,通过自我学习掌握了用微信公众号的方法,并将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的内容通过视频进行讲解。迄今为止,朱老师共发布了近60篇文章,内容涵盖了多边形面积、小数、方程等多种内容。且在文章中配备必要的图像和讲解视频。这60篇文章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经常出错误的地方。朱老师不仅利用公众号发布消息,也会解答学生对题目的疑问,微信开办几个月来,朱老师已经收获了1000多位“粉丝”,且班级数学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3.采取游戏教学法

教师应利用学生在做游戏时的愉悦心情,将教学与做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知识的传授。由于要考虑到教学知识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竞赛回答问题的方式。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采用新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开办公众号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将知识点与游戏结合,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与知识性的契合。通过分析可得,小学数学教师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自主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在将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结合时,应采用以上办法。

参考文献:

陈克军.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分析[J].教师,2016(22):42.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研究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