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3-07赵云卿
赵云卿
摘 要: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是一门以美术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的课程,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美术课程的教育和讲解,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有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多方面论述小學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态道德教育;有效策略
生态道德教育主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能够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而美术课程重在提升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发挥二者的教学优势,凸显更强的学科魅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美术教学,浅谈如何在其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热爱和美化生活的意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理念,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意识。以《奇特的热带植物》为例,对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写生描绘,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大胆巧妙地运用线条和色彩将其特点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观察的能力,又在快乐体验中提升了绘画技能。比如,我们的教室里设有“植物角”,用画笔记录植物的生长,久而久之,学生对这些植物更加亲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意识,让学生了解和谐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养成节约环保的良好习惯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的好习惯,也是渗透生态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变废为宝”和“分类垃圾桶”旨在帮助学生丰富和强化生活经验的同时,运用废旧物品的“物性”和“视觉特性”进行设计与应用,认识到环保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本课教材以“日本艺术家作品”为导入,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艺术家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创造性地利用废旧的自行车塑造正在吃草的山羊形象,激发学生变废为宝的情感与兴趣。饮料瓶、旧报纸、废旧纸盒这些看似无用的废旧材料,在美术课堂上却展现了独特魅力,经过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将这些废旧材料变成一件件充满个性的艺术品,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既启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节约环保的意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渗透
小学美术不仅仅让学生了解那些抽象的美术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从这些艺术作品中学会欣赏、感受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我们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渗透,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比如,地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我们如何能唤醒孩子们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使命感呢?而张贴画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手段。如“呼唤环保小招贴”一课就以创造绿色的生活的教学为例,作品《侵蚀》中滚滚的浓烟让学生了解当前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到很严重的破坏。再引导孩子们欣赏《绿,来自于你的手》(招贴画)和《可回收的美丽》,画家姚尔丹将严肃的主题卡通化,变得俏皮幽默,在轻松活泼中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因为孩子们能凭借对“图”——图像、图形、图案、图画、图法、图式的视觉共识获得理解与互动,绘画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神奇的!在绘画的过程中,孩子们表达了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在教学中更容易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渗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四、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生态环境
春天是绿油油的,夏天是火辣辣的,秋天是红艳艳的,冬天是洁白的,自然的千变万化,渲染孩子们发现美、表现美的情感。比如“四季的故事”这一单元,以明信片的形式设计制作《春天的消息》、以画或折的形式设计制作《夏日凉风》、以绘画剪贴相结合的形式描绘《秋天的落叶》和《冬日乐趣》,感受大自然变化的科学现象,能运用对称、均衡的节奏美、规律美进行物象的设计、创作,用美术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生活的美好!以“学生与自然对话”为切入点,以“四季的故事”为创作的源泉,让孩子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感悟自然,让孩子们在参与美术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了解大自然与生活环境的密切关系。如《美丽的荷塘》《快乐的黑天鹅》《千姿百态的树》就以花与鸟的教学为例,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一起来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孩子们发现美、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像小鸟儿一样自由欢快地上课,沐浴在大自然的神奇中,更有利于引导孩子们感受美好的生态环境,对美丽的大自然投入更多的爱和保护。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必要的基础课程,20世纪以来,工业化进程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要使人类认识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必须从小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有着突出的教学优势。美术教师必须要从本质上认识其重要教学意义,加强教学研究,找到科学的渗透策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对环境教育的促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赵莹莹.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