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中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探讨
2018-03-07杨瑶
杨瑶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常用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但是,“应试观念”的深入影响使得许多教师都忽视了朗读教学,只是将课文朗读看做是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教学手段,并未从朗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热情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导致小学生也并未建立正确的朗读观念。为此,教师应该要进一步深化朗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朗读教学
朗读是将书本中的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式,需要小学生综合发挥自己的视、听、说能力。在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强化朗读教学,可以让小学生从本质上来感知文本内涵,使他们在反复的朗读中推测、品味作者在文章中蕴藏的情感,进而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得以稳步提升。然而,现在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朗读时间过少、学生朗读毫无情感、朗读训练过于单一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语文朗读教学的低效性。为了转变这一局面,笔者将从做好朗读示范、丰富朗读形式、创设朗读语境三个角度,分析在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展开有效的朗读教学。
一、做好朗读示范
中年级的小学生虽然经过了低年级的语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但是他们对于如何朗读才是有效的却一无所知,更没有系统学习过朗读的各类技巧。再加上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朗读节奏,小学生由于语感较差,并不能通过自我分析与个体解读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学习。为此,教师应该为他们做好朗读示范,帮助小学生掌握重音、断词、断句等朗读技巧,进而提升小學生的学习效率。
就如在《观潮》一课中,多数情况下,写景课文对小学生的吸引力比较低,受生活经历不足的限制,他们很难通过自我朗读来想象某个景色的实际画面。因此,笔者在备课时从网络上找到了课文的朗读音频资料。在这份音频文件中,不仅有优秀的朗读者对课文的原声朗读,还有背景音乐作为陪衬,这个音乐背景会随着课文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雷声、水声。这就可以帮助小学生想象江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在观潮时的紧张之情,以及作者在观赏江潮涨潮的壮观景象之时所产生的震撼、不可思议等多种情感。在此基础上,笔者再组织小学生朗读课文,他们便可根据自己的聆听经验来断句、确定重音等朗读任务。实践证明,先以音频资料来做好朗读示范,再让小学生进行朗读,可大大优化朗读教学质量。
二、丰富朗读形式
朗读并非只是“出声读”“大声读”,实际上,朗读有诸多形式,比如男女朗读、全班齐读、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多种形式,为了让小学生对朗读活动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不断创新朗读教学的训练方式,利用游戏、竞赛、表演等多种小学生感兴趣的朗读活动来训练他们的朗读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朗读技巧。
在《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笔者组织小学生玩了一个朗读游戏。笔者会给学生发放不同的号码牌,当我说出一个数字,如“三”,那么代表“三”的学生便要立即站起,按照教材进行朗读,待他遇到标点符号之时,停止朗读,并叫出一个数字,如“十”,那么代表“十”的学生便要进行朗读接力,依次进行。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都不知道自己会在何时接受朗读任务,所以他们不敢“掉以轻心”,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朗读学习中,继而促进了语文朗读的有效教学。
三、创设朗读语境
评判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最基本的一个标准便是学生是否能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单元目标中,我们常常会见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字眼,但是大多数小学生却并不能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完成朗读任务。为此,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朗读语境,以具体的情感环境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刺激他们的情感心理,进而使其学会带着自己的情感来完成朗读学习。
在《火烧云》一课中,笔者收集了诸多介绍火烧云的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将其整理成“火烧云欣赏影集”,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播放。小学生生活在一个高压、信息化环境中,他们要么忙着学习,要么便将自己的空闲时间花在电子游戏设备中,并未真正观察过火烧云这一自然美景。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火烧云的真实照片,可以让小学生赞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其重新具备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当他们为壮丽的火烧云之景所折服时,再引导他们展开课文朗读,便可利用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赞叹之情来实现有感情朗读,而这种朗读方式也便于他们品味祖国文字的美妙之处。
总而言之,朗读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能力的渗透教学,使小学生的智慧得以启迪、情感得以熏陶、心灵得以净化,进而使得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等得以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26(5):108-112.
[2]钱俊龙.体味朗读之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3(27):28-29.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