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8-03-07阙伟兴
阙伟兴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之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得出,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口算训练,运用迁移规律,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准确运用法则,熟练掌握运算顺序等,都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该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一直以来,我在数学教学中坚持加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坚持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口算主要是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是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的基础,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加强口算训练。一直以来,我坚持每节课前3分钟的口算练习,根据每个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不同内容的口算练习。如,六年级第一学期重点练习分数、小数四则计算的口算题,第二学期是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综合口算练习。有时结合学习几何形体有关知识的计算,重点练习12、22…202的值和1π至10π的值。有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还进行“找朋友”的口算练习,出示一些数,学生用“加、减、乘、除”使它们计算结果与某一整数相等。如:0.25×4=1,0.125×8=1,4.5+5.5=10,125×0.8=100,10÷0.1=100,0.1÷0.1=1…进行口算时,要求人人参与,形式多样。由于坚持了口算训练,提高了学生计算的应变能力。
其次要加强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的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忆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比如和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6和4,23和77)等;积是整十、整百的两个数(25×4,125×8)等;还要求记忆一些特殊数的数值,如( =0.6, =0.125, =0.75)等,加强这些数的记忆训练,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二、运用迁移规律,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是好几个旧的知识组合而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巩固旧的知识基础上促进新的知识的掌握,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分,防止知识的负迁移。例如,我在讲小数乘法时,首先让学生复习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练习了积的变化规律:
4×2=8 3×5000=15000
40×2=80 3×500=1500
400×2=800 3×50=150
4000×2=8000 3×5=15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然后通过推导,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例: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并通过下面的练习:(1)根据48×67=3216说出下列各题之积:48×6.7=( ),0.48×6.7=( ),0.48×0.67=( )、4.8×0.67=( );(2)說出上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使学生巩固掌握小数乘法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三、掌握运算顺序,准确地进行计算
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首先要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运算顺序,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做法如下:(1)指导学生用画线法指导运算顺序;(2)把算式用文字题形式叙述出来,指导运算;(3)及时收集信息,注意学生知识的反馈,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自己纠正。
有时候,特别是中下层生对一些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模糊不清,经常计算失误,要及时掌握学生知识的反馈,点拨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例如:“0.5×0.5÷0.5×0.5=1”“ + - + =0”,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知道了计算错误的原因是运算顺序的错误而造成计算结果的不正确。由于我经常注意学生知识反馈,并及时指导学生纠正,使学生印象深刻,及时克服这些计算的错误,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
四、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经常有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我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计算时认真审题,分析题中的计算符号、数字特征,能简便的一定要简便计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便计算的依据。这样,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对简便运算的方法掌握得熟练,使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枯燥无味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件不容易的工作,只有教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7.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0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