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2018-03-07王亚宁
王亚宁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将面临大规模的创新与整改。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的出台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也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有了很大的突破,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此笔者也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效率偏低的成因以及如何更好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谈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实施硬性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升。在课堂中教师往往居于主导位置,学生没有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关系。再者,为了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也试着去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可是效果并不显著。最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太深,进而对于数学的学习只停留在取得高分的状态,对于数学的认识有着极大的片面性。
二、新课程背景下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级都会涉及数十名学生,在这种一对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是注重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能根据学生的自身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会涉及师生互动环节,在课程结尾教师会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就可以以此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综合性强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来回答,基础性的问题让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来回答,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在课堂练习中,也要有针对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如果过多地进行基础的训练不但浪费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学困生来说,综合性强的习题练习更会让这部分学生有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自信。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新时期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格外重视。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实践教学研究后,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很有帮助。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最近一次全班学生的身高体重为统计对象,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班级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等级进行条形图的构建,其中具体的标准划分由学生自行决定。这样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尚不健全,对于数学这类具有较强抽象性而且还需要敏捷思维能力的学科,如何使教学简单化、知识具体化,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易懂,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的时候,教材中给出的案例对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按照优、良、差的分类进行统计,让学生知道班级学生各个学习水平的人所占的比例,这样学生不但清楚地知道了扇形统计图的具体应用,也知道了自己在学习中努力的方向。这个过程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只为成绩而学习,进而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理念,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想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多方面入手,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自身的改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且能够在课下用知识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能够自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邱建华.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新课程(小学),2012(9).
[2]陈晨宇.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4(5).
[3]欧喜生.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學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