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018-03-07朱科付
朱科付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通过小组分组不仅可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品课课堂学习气氛,而且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一、给学困生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老师将有着共同爱好和性格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在参加讨论时他们之间就有了共同语言的交流机会,这有效地消除了学困生的胆怯心理,而且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困生有了发言的机会,例如,在讲授《诚实守信》这一课时,我先抛出一些问题。(1)想一想,一个经常欺骗自己的人会对他人诚实吗?(2)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会去关爱他人吗?(3)一个郁郁寡欢的人能给他人阳光吗?思考结束后睁开你的眼睛。想一想,诚信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做起?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困生先起来发言,给他们展示的平台,学生会感受到诚信从对自己诚实开始,从自身做起,时间久了就为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在课堂上,我的学生也做到了落落大方,也可以侃侃而谈。这充分说明只要我们肯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他们同样也会带给我们许多的惊喜,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在向一部分学生了解情况的时候,他们说,通过这种模式真正学到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锻炼了胆量和口才,他们的内心有了充实感。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角色的转变使他们很有成就感。而这恰恰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我相信只要加强监督与引导,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他们唱主角,我们一定可以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仔细分析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心理,一是教师的教法僵化,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太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因此,要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必须在“活”“新”上下工夫。
对很多学困生而言,由于他们基础知识比较差,导致他们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必然会被动地参与,势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充分发挥学困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根据学生成绩的好中差搭配适当,将班级学习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组由于实力相当,有助于良好的学习、竞争氛围的形成。在小组合作學习时,我将问题分成难中易几类,各小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将问题分给各小组去处理。例如,在学习《家,温馨的港湾》一课中,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一件你和父母之间温馨的事情,感受一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父母说了什么话?什么表情?你什么感觉?然后和大家分享,接受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愿望,从行动上去孝敬父母。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的汇报中,尽可能地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老师还要及时发现学困生汇报时的闪光点,及时地进行表扬和激励,进而激发学困生发言的勇气和信心。
三、重视学困生的互动过程,给予学困生正面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习惯于将学生分完组,布置好合作学习任务之后,就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如果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那么在每个小组里面轮到学困生讨论和发言的机会将会非常少,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一定的互动措施,这种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师对部分学困生的重点关注方面,教师可以对学困生有针对性地提问,保证他们能当着小组成员的面回答得上来,而不是要在同学面前难倒学困生。例如,在学习《交往讲艺术》一课中,要求所有学生“对着大家微笑十秒钟”“听他人讲个小故事,并全神贯注地听”“说一说赞美他人十句话”等等。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在交往中学会赞美、学会倾听、学会表达。除此之外,教师在还应该注重对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只要学困生稍微有进步的地方,应及时地对学困生进行正面点评与鼓励,肯定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进一步激励学困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是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学困生的成功转化的确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在充分熟悉了解学困生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
学困生是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出现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存在能为我们能力的提升拓展一定的空间。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好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相信他们也会有灿烂的春天!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