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03-07区静梅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帮助备课复习

区静梅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发掘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探究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方式,以期在小学数学中推广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帮助;备课;教学;复习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脑图” “心智图”,是一种使隐性知识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最初由英国“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提出,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图形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发掘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有多种分类,如树状图、流程图、气泡图等,但其本质都一样,就是从一个中心词开始的,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联想出一系列相关的事物,然后形成一个有序的图式。借助思维导图,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脉络,同时还可以利用图形回顾整个思维过程。

那到底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质量。

1.实效性强

传统的备课,教师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在书上或备课本上抄抄写写。而运用思维导图备课,老师在一张纸上就能记录许多信息,并展示各种观念和想法间的关联性,写的字虽少了,但表达出来的思想却更丰富。既减少了备课的负担,又增加了备课的实效。

2.结构清晰

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景式教案,可以让你清晰地看到每节课各个环节的结构,看出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看出每个小环节与主环节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思考模式,这是一般传统式备课无法做到的。

3.发展思维

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就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不但能解放教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更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

用思维导图备课,在表达的方式上不同于传统的线性表达方式,如:

这张思维导图备课以学生为出发点,围绕“算、看、背、动”四个字对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了重组,对知识的生长点进行了定位。整张导图就像一张教材导航图,让教师对全册教材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

小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特别是那些比较相近的知识点。为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教学,将那些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进行导图设计。

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学习的知识有: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写、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的意义、小数和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等。四年级的学生要将这些知识和概念理清,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与小数意义有关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逐项呈现,边画边让学生举例子,联系知识点加强巩固,使学生直观理解每种意义之间的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联系,不至于出现混淆现象,提高学生自主认知和辨析的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系统复习

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复习,有系统地复习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比如,在进行六年级“图形计算”的复习课教学中,图形的“形、体”方面的知识点较多,彼此之间相互交叉的知识点也很多,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教师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法进行复习,帮相学生梳理图形有关知识点,如概念、特征、周长、表面积、体积等。这样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自己梳理每一个关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决实践问题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以便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

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是一个进行思维的过程。数学老师如果能利用思维导图备课,就等于是在精心绘制课堂中教与学的知识探究导航图,而每一次的备课就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升级。在课堂上,通过合理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促进学生大脑潜能的开发。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更科学实用的思维导图,使隐性的知识变得可视化,做到简单易懂,力求学生能够自己运用导图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編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帮助备课复习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