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8-03-07蔡吉瑜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蔡吉瑜

摘 要:“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远比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在我国新课改阶段,把学习方法的教学放在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也要把这一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在此着重从几个角度分析了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法:创设问题情景,营造良好的问题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析思考过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积极反思评价、不断改进问题解决方案,问题情境的转化延伸、增强应用能力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践,在学生已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创造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演示、假设、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奥秘,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数学的求知欲。”在这一要求中,我们把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主要目标。因此,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把教导学生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教学工作要首先解决这一问题。

一、精心预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的欲望,只是机械地传授灌输知识,那么知识只会让人有厌恶感,没有情感驱使的机械学习只会让人产生无力感与疲倦感。没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就会使学习背上沉重的枷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益于学习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要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利用图片、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学知识引入现实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主题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有什么启示?”让学生自由解答,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集思广益,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从而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组内成员观察思考使得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四页的某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图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大屏幕上面,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整理信息的技巧,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他们迅速找出来各种信息,学生在观察图片时,教师要做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思路清晰,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引导主动探究,增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与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大胆假设质疑,采用科学的方式和发散逻辑思维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提高主体意识。如,教学小学六年级“鸡兔问题”时,首先,我让学生分組讨论:用什么办法求出鸡和兔各有多少?先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的提示想一想该怎样思考,一个小组用猜测的方法得出了鸡有5只,兔有3只。另一个小组用列表的方法也找到鸡有5只,兔有3只。我告诉学生:猜测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但是效率很低,尤其遇上数据大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列表也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出答案。显然,这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那么还有其他好办法吗?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寻找更佳的解决办法。在学生讨论期间,老师在小组巡视时加以适当引导。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用方程求出了鸡是5只,兔是3只。学生把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用方程解答比较快,而且思路很清晰。学生还发现设兔子的只数是未知数x,列出的方程很容易就能算出来。而设鸡的只数是未知数x,列出的方程虽然符合题意,但列出的方程暂时不会解答,以后若遇上类似的问题,就假设较大的只数是未知数x。

三、引导反思评价,优化解决策略

数学的应用意识作为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意识到数学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世界处处有数学;(2)遇到现实难题,要善于从数学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数学思维能力;(3)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要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结合实际背景,寻找新的价值。

问题得到解决后,我们还应重视让学生回忆参与学习的过程,知道参与学习的结果,从中归纳学习方法,反思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归纳、反思和评价问题解决的方案,能有效地升华学生的思维。数学活动不是单向单一的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在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答、思考与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思想思维方式的碰撞,相互知识的融合交流,也是使学生知识得以升华的方法。在回忆和拓展过程中,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揭示解题规律,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处理具体困难的能力。比如,提出以下这道题目让学生作答:在一个正方形池塘的周围栽树,各边均种植20棵,在各个顶点各种一棵,池塘四边总计种几棵树?大多数学生给出的结果为:20×4=80(棵)。在该情况下,我指导学生做出各边植4棵及5棵时的图例,进而得出其中的规律。从图例中能够得出,各边植4棵,总计为12棵并非4×4=16(棵),各边植5棵为16棵并非5×4=20棵。进而产生了无论各边植4棵或5棵均比预期的少4棵的疑惑,学生进一步研究图例得出,各个顶点上的4棵数均被重复计数,因此多出了4棵,应该在此基础上扣除4棵。因此正确结果为:20×4-4=76(棵)。

研究表明,在数学教学时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内在动因,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自我评价,构建自我反馈体系,这是实施问题解决数学的核心之处。

四、注重联系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教师在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基础上,还要大力支持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在此过程中,懂得领略生活,能够学以致用。教师也可以将课本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展开教学。

1.把握生活契机学会数学关注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能够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生活,把握生活契机指导学生了解数学关注。“解决问题”教学应该不受课本、课堂的约束,而是要突破课本及课堂的束缚,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生活,引导学生进入实际生活,独立自主地以数学的视角去探索、发现、处理,使学生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均能够做到不脱离实际。

2.设立实践活动培养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课程逐渐落实,使数学与生活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学生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然而该类课程的设立应该注重符合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有效地利用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以及其父母、同伴的影响。比如,利用加减法问题使学生与父母完成一次家庭购物。学生完成了购物、支付等环节,具备了相应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在父母的帮助下,归纳相关的信息,这时提出相应的数学题目,使学生借助有关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达到了处理实际问题的目的。而且该类实践活动要随着学生的成长逐渐延伸,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问题的精妙。

综上所述,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课堂,以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去看待,而并非知识容器,使其可以在教师及自身创设的问题情境内,借助“做”及“悟”,掌握学习,懂得创造,只有师生在洋溢着青春力量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相互影响,才能够产生知识的结晶,打造出一片新奇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铭心,李玉琪.数学教育学[M].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4.

[3]关文信,耿淑贤,王凤英.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