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018-03-07程伟
程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小学语文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学科,所以,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好地适应当前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语文素养;学习目标;课堂角色
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进行更好的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学与时俱进,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提供保障。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对其课堂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使学生能够坚定学习目标
师生之间的协作配合直接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得以顺利实施,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其课堂教学角色进行准确定位,以此为前提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能够对其学习目标进行树立,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努力。教师需要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促进作用,让学生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得以凸显,从“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意识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语文学习能力能够在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中得以提高。
二、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
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将两位相邻或者前后四位相邻的同学组建为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实行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这种分组下的讨论方式会过于机械化,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是合作学习模式实施的主要目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扎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时,需要结合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各方面因素,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存在学习差异性,只有以这些因素为前提科学、合理地对其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才能够发挥不同学生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教学目的。另外,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搭配,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不同观点的影响下得以丰富,促进学生信息量的扩大,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竞争优势。但并不是人数优势有助于小组学习效率的提升,往往过多人数的学习小组会限制学生的自我充分展示,所以,教师不宜在每个学习小组划分过多的人员,通常四到六人是最为适宜的。同时教师还应调整组成学习小组的成员,让不同性格特点以及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可以合作,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与人交流能力得到锻炼,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学生学习视野的开阔。
三、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实施
激励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有必要注重激励评价的实施。学生能够在适当激励的影响下更加努力地对其教学知识进行学习,促进自身学习成绩的进步,这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适当地表扬和奖励表现优异的学生,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使学生自身的潜能能够得以进一步激发,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戒骄戒躁,要以谦虚的态度面对学习,切不可在进步的时候有骄傲的情绪出现。另外,教师也应尽量避免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对其错误进行正确认识,适当地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使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对其进行改正,这样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教师的鼓励,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使学生战胜学习困难的信心得以树立和增强。
教师将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来传授知识,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主解决能力,所以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够对其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思考、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需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进步、共同发展。同时,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拓展,这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郑云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调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周燕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