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微课,助力小学美术课堂

2018-03-07甘方诚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美术课堂微课核心素养

甘方诚

摘 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燃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微”风,揭开了“微”时代的序幕。于是,微课也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追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核心能力的塑造,小学美术也注重在日常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微课”是当下兴起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以其“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情景真实,互动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从微课的特征和作用出发,根据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巧用微课,助力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微课;核心素养;美术课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让作为新教师的我认识到美术教学要从过去重视学科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课程标准,转向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上来,促进营造积极向上的美术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与终身发展相结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效果欠佳,如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缺少创新,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难以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美术课堂无法体现学科性质和特点,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切身体会美术的乐趣;美术课程资源整合不够全面等。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美术课堂需要不断创新。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寻找新的方法来辅助美术课堂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可以巧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助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下面对具体做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微”创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进入小学美术课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将大量的范例以及名师讲授浓缩到微课教学中来,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不仅突破了美术传统教学瓶颈,也大大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去理解和掌握美术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有助于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走进大自然》是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大自然其实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对这梦幻般的自然界充满了幻想与向往。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对于大自然他们只有整体感知,缺少概念与系统性的指导。仅用单纯的对话方式很难吸引低年段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在這节课上,我大胆地尝试使用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运用微课进行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微”助力,凸显学科性质

1.创设情境,让美术课堂更显生活常态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艺术和生活,是美术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了微课的介入,美术课堂能更好地创设情境,让美术课堂更显生活性。例如在上苏少版六年级上册《买菜》这一课时,为了贴近学生生活,我用微课创设情境,播放了一段菜场买菜的视频,让学生去体会菜场的环境和氛围,买菜虽然是件平常又熟悉的事,但还是由家长带领着,孩子只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感兴趣,缺乏买菜购物的基本常识,更不能原汁原味地表现出这些生活的画面。图片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是具有局限性的,因此微课视频就能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菜场这个喧闹的情境中。一个不足3分钟的微课视频起到的效果绝对超过教师枯燥贫乏的语言描述,通过微课将“买菜程序”进行指导讲解,不仅将视听艺术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也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投入程度。学生的课堂投入程度,使创作的画面更加生动,也让美术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使学生倍感亲切。

2.技巧剖析,为美术课堂提供实践机会

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课堂不仅具有生活性,实践性也是其重要特性之一。在美术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微课作为创新的媒介方式,也能助力美术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打好基础。如苏少版六年级上册《木版画》一课中,在以往的版画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仅凭书本,对于版画的绘画和制作过程不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因此我尝试用微课进行教授,把版画的制作步骤拍成条理清晰的视频,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版画的学习。学生可以先进行观看,把视频中教师的讲解以及教师制作过程的画面有机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随后,让学生根据回忆自己动手制作一幅吹塑纸版画作品。微课不仅能使学生的记忆得到拓展,还为美术课堂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张扬,体现了美术课堂的实践性,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助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

3.精选素材,使美术课堂不断兼容开放

美术课堂不仅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更多的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美术教材的信息量很大,素材广泛,只有不断更新、筛选、包容、开放,美术课堂才能更加精彩,更有利于学生成长。对于知识量大的课程,美术教师不要害怕回避,应该尝试用更多新方法。如《各民族朋友》是一节造型·表现类型的课,在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很大,因此尝试用微课来整合开放的信息。了解世界各种族相貌特征、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服装打扮等,在课堂上讲解关于“不同种族人的外貌特征”这一环节时,用微视频播放“关于各种族的外貌特征、风俗习惯”,让学生明白不同国家、区域、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需要尊重、理解和包容,逐步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三、“微”整合,联结多种资源

1.联结学校和家庭资源

微课能将学生熟悉的家庭和学校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在日常美术课堂上进行呈现。例如在执教《走进大自然》一课时,在呈现微课视频时,就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场景校园,校园里的建筑、风景,教室里的绿色植物,让学生感同身受,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灵活运用学校资源的很好范例。在执教《三百六十行》一课时,我尝试用微课呈现学生的爸爸妈妈。通过微课视频,学生很快能发现自己的父母就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分工不同、职责不同,是他们构成了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这也充分运用了家庭生活资源,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联结社区和社会资源

微课能将社区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这类资源一般在日常的美术课堂中很难呈现,而微课能较好地克服这些困难,让各种资源进入课堂。在执教《剪纸》一课时,传统的说教相对乏味,运用微课,将南京特色剪纸、特色剪纸课程和民间剪纸艺人的素材在课堂进行整合,借用微课使学生跟着微课视频融入课堂,不仅是对剪纸的学习和了解,而且通过这个窗口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美术的核心素养。

通过多次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发现微课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美术教学的缺陷,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增进师生交流与互动,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恰当地使用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微课”资源,就能使美术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和活力,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充分借鉴微课教学,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长期发展,为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王松江.美术学科微课教学资源开发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美术课堂微课核心素养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