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导读单的设计
2018-03-07孙洋
孙洋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主人,而教师只是去“引导”,而“引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课前自学上。
关键词:数学教学;导读单;自学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校开展了“以学为主,精讲精练”这一实验课题,这一课题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进行自学,这个预习不是盲目地去看教材,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有目标、有计划地去进行课前自学。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同时精心地设计一份“导读单”,让学生按照导读单的要求一步一步走进教材。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而课上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做练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根据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导读单”的设计有了新的收获和看法。
一、计算教学导读单的设计
由于计算从低年级开始的每一册教材都有相关内容,且由浅入深,所以学生对这一部分的掌握会从容一些。这时我给学生设计的导读单的第一個内容就是出几道以前学过的、且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内容,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如多项式乘多项式中先复习单项式
①2x2y ②-5y2 ③4x ④-xy ⑤-2y
再探究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
(1)大长方形的面积如何表示?
(2)图中四个小长方形A、B、C、D的面积分别是什么?
(3)大长方形的面积与四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有什么关系?请表示出来。
总结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
乘另一个多项式的 ,再把所得的 。
对于新内容较简单的,还可以让学生根据例题及课后习题自己出题考小组内的同学,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会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几何数学的预导读单的设计
在几何教学中,应多让学生主动动手操作,让他们参与其中,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而得到的结论会加深他们的记忆。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教学中,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摆一摆,看看这三个小木棒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课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利用小木棒去摆三角形,并分别把能摆成三角形小木棒的长度和不能摆成三角形小木棒的长度记录下来,再去探究每组3个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的教学,既可以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知识总结、归纳的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教学“梯形面积”一课,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总结归纳出:这种推导方法是把陌生的、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恰到好处地揭示化归的数学思想。
三、在知识的应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比如对应思想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特别是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常发现部分学生找不到门路,不得要领,以至于出现乱猜情况(不是乘法就是除法),影响了解题的正确性。如果教师能及时将对应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在解决问题时巧妙地运用,一定会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大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杂应用题常常是对应着简单应用题来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分数应用题常常是对应着整数应用题来分析其数量关系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常常是运用实际数量与份数(倍数)的对应关系来判断解题方法的。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要及时加以概括、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对应思想,主要是利用实际数量与份数(倍数)的对应关系来判断解题方法,就不会出现盲目乱猜的情况。
四、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乐于参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养成良好的问的习惯,将使学生受用一生。可采用如下做法:①创设情境,在冲突中问。②培养自学,在重点处问。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关键是对教材中重点的把握。人教版新课标数学教材中,编者精心安排了重点内容的提示语,只要教师注重平常的训练,学生就会养成预习习惯,容易把握其内涵,提高自学效率。③小组合作,在难点处问。④合理开放,在多解中问。⑤关注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在“用”中问。数学问题生活化,新课标中提出让学生初步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的意识。生活问题数学化,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头脑与眼光去观察生活。
总之,导读单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预习提示设计得合理,会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新知;如果设计得不合理,会使学生对新内容不理解,以致使学生对数学厌烦,进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导读单”的设计,在孩子们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要细心琢磨,仔细思考,真正做到孩子们学习中的引领者。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