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教学中概念认识的数学建模
2018-03-07郑玲
郑玲
摘 要:数学建模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是形象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模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教学手段。为了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学建模课程指导思想是以实验室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工作。
关键词:数学建模;概念认识;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概念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培养學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研究如何进行概念认识的数学建模已经迫在眉睫。下面仅是我在概念认识的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概念,形成表象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情境,可以激活思维,激发兴趣,使学生置身特定的学习情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重视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主动进入新知识的探索。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我是这样引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到校园活动一下,看校园里已经有很多小朋友们了,他们有的在踢球,有的在健身,有的……”
师:“仔细看看校园里还有我们学过的很多图形呢?你们发现了吗?请你说说有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球等。”
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朋友,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也形成了这样的图形,你知道是什么吗?——角。
用学生熟悉的场面引入主题,不仅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还可以通过画面中的图形很自然地引出新知识,“一箭双雕”。
二、联系生活实际,自主探索,寻找概念
低年级中的概念认识多数是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的,只有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发现、去探索,学生才能很自然地进入自主的学习状态当中。在“角的认识”中是这样做的: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藏着很多角,你能找出它们吗?”
学生观察、想象、交流。
1.找一找
学生在教室里找角、指角。墙上、黑板上、国旗上、门上、窗户上……老师规范学生指角的方法。
2.折一折
(教师出示一个不规则纸片)问:刚才大家都在物体的表面找到了角,那同学们能从这张纸片上找到吗?你能动手折一个角吗?
学生动手折角。
3.摸一摸
折完之后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顺势引导: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是角的两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三、提升概念,运用概念
从概念的认识到概念的自主探索再到提升运用概念,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运用能力差一些,所以最后这一环节是有难度的。
1.自主学习画角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角,并且也能从生活中找到角,如果把角的外衣脱去,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研究,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2)师:“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也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教师演示之后,学生练习。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2.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得好,做得快!(学生活动,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做的角?(展示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用游戏“变变变”,体验角的大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利用你手上的两根小棒,按要求变出一个角来,看谁反应最快。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要想角变大,就把两条边打开;想角变小,就把两条边缩回来。
(2)红角和绿角的故事
视频播放吵架的声音。
师:“咦,怎么回事呢?红角和绿角吵架了,我们听听它们吵什么?”
师:大家认为,谁说得对?为什么?
生1:“我认为红角大。”
生2:“我认为绿角大。”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红角和绿角的吵架声,有的同学支持红角,有的同学支持绿角,到底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仅凭眼睛是看不出来,要有准确的方法去验证。
(课件演示:两角重合)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总之,课堂中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形成一种建模思想,从低年级就开始有意无意地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从生活实物感知,加以抽象,在大量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朱道元.数学建模案例精选[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