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为本,能力为要
2018-03-07朴顺姬
朴顺姬
摘 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也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摆脱机械的题海战术,要能启发学生结合实际应用来学习、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能力;实践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学的是简单几何图形和基本的数学运算,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当同学们掌握了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后,我们要注意结合生活实践问题来让同学们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经过切实的实践体验才能将死的知识转化成活的运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鉴于此,我们就结合教学实践从下面几个角度说一说如何指导小学生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一、结合生活情境启发运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多以形象思维为主。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生活情境,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让孩子们参照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完善思考,分析解答。
比如,学习“认识分数”时,我们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来启发应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播放小刚生日会,让同学们边看边思考问题“小刚生日会上,小李和小王去庆祝,看看桌上都有什么好吃的?”(多媒体展示)有:3罐汽水、6个芒果、1个蛋糕。
【过生日的场景每个孩子都熟悉,容易激发兴趣,引起他们的参与感,便于启发他们结合分数概念来深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思考问题:吹完蜡烛后,三个小伙伴怎样分食物比较公平?
给大家留出分析和讨论的时间。
同学们一般会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每人一罐汽水,两个芒果,蛋糕切成三块,一人一块。
教师点拨:蛋糕随意切,有的大,有的小,可以吗?
同学们摇头,表示要切一样大。
教师总结:对,如果要公平呢,就得切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成三份。这样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用数学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所要学的分数的应用。如此结合大家熟悉的生活场景就容易以形象的方式给同学们阐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敢于动手实践,实现能力转换
通过形象的情境体验和引导,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和意识。但是要真正增长学生真刀实枪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要强调动手实践化。小学生好奇心和动手能力都比较强,我们要抓住这个认知特点整合教学资源,鼓励同学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体验和感悟。
比如学习“长方形”的时候,很多同学觉得简单。其实如果只靠想象和观看,会忽略很多知识细节,更无法生成实践经验。所以,我们要组织小组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动手规划,来提升应用能力。
设置活动: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校园手工区”设计图。
思考问题:图示是我校一块手工区。如果想从里面规划一个长7米,总边长是24米的花池,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米呢?
学生活动:小组内尝试画图,分析、讨论和计算,探索正确的解决方案。
展示:同学们经过组内讨论,找到什么巧妙的方法呢?怎样根据已知数据来确定长方形的宽度呢?假如不确定宽度,能不能设置出符合要求的花池呢?
学生发言规划:通过在纸上画示意图,标识出长和宽,形象认识到总周长24米是两个宽边和两个长边的和,这样就找到了问题的算法。
教师点评:同学们都挺聪明,通过实践找到了解题方法。其实数学问题就是这样,看似复杂,但是只要我们敢于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彻底解决问题。
三、开放性作业拓展数学认知
作业是对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课堂上完成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和认知后,通过适量的、开放性的作业促使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和实践,这样就能有效补充课堂,深化动手能力。可以采用的作业形式包括:第一,数学课外调查。数学课堂教学完以后,可以采用数学课外调查的形式来布置作业。例如:学习了比例后可以让学生将每个月的水电支出设计成比例形式来表示;学习了正方形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房间的地板砖情况。第二,数学日记形式。每节课学习后都要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样学生能够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同时也融合了语文学科的知识。数学的发展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作业的布置也要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了知识的实际操作意义,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当中自动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
总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小学生多以形象认知为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宣讲理论。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结合生活情境和实践场景来让同学们切身体验数学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完善数学知识生成、发展和运用的过程,最终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法门,全面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郭志英.探究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