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变化
2018-03-07肖丽
肖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后,从教育体制到教育理念,从教育目标到教育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方式也必然会发生适应性调整和变化,不唯此就不能达成新课程的教育目标。从小学数学学科的角度对新课改后教学方式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目标和理念进行了大幅调整,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的任务已经不再是之前单纯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输,而且还要在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这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不再适应新的教育目标的需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
然而,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的变化理解不清晰或是对自身的教学经验过于“自信”,对学生的教育偏离了新发展需求。因而,本文通过对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变化的梳理,旨在唤醒一些“守旧”教师,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改革思路。
变化一:师生角色重新定位
在课程改革前,无论是地位上,还是形式上,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统领者。而学生就像是一台台准备接收知识的存储器,只能接收,不允许反馈和调整。而课改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中心。
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等等,都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教育形态及目标。因而更多地体现学生主体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走上了讲台,成為新的教学形态。如讨论法、先学法、合作法,等等。
如“位置与方向”。过去,教师的教学就是通过在黑板上画出方位图,用语言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们掌握的知识是纸面上的,而不具有生活的实践应用价值,也没有针对素质的教育。而现在,教师就要注意在传输知识的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实践力和思维力。如使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让学生分组在教室或操场上通过实景体验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习得知识并掌握这一知识的实际应用方法。
变化二:注重学生的情感介入
过去,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把学生当作冷冰冰的知识接收机,从来没有考虑到学生也是具有丰富情感的活生生的人。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就不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学,不管你是高兴还是伤心,要求学生必须学,且必须接受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新课改后,开始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不仅对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尊重和教育引导,而且还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情感来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情境教学、悦纳教学、游戏教学等等。
如“时、分、秒”。课改前,教师通过挂图或者实物教具讲指针、刻度,然后最多是让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来检验一下教学效果。而强调学生情感介入,就会先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引领,先让他们产生对这一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情感驱动下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如教师设计一个教学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明天去郊游,规定早晨7点在学校门口集合,你能算出自己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够准时到达学校,而不影响大家的出行吗?”有了这样的导入,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从学习知识转向了自己生活能力和“不影响集体”上,其学习动机就发生了转化。
变化三:学生的学习更自主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单向的知识传输,教师讲学生记,教师考学生答。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自主学习,也不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对于他们将来的自主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新的教育目标下的教学方式特别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通过学习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具有自我造血能力。比如探究法、先学法、合作法、体验法等等,都是比较适合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新的教学方式。
如“测量”这一知识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刻度尺来向学生讲授毫米、厘米等长度计量单位,而千米等概念则只能是向学生传授换算的公式,让学生通过换算来掌握这一测量单位。对于重量单位就更难一些,除了可以向学生演示克和公斤外,吨的概念也只能指望学生自己领会了。而现在,我们教学这一知识时就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感知,注重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如,组织学生分组探讨“生活中以毫米为单位来计量的事物有哪些?你能说说千米有多长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物)……汽车是按公斤算还是按吨算比较方便?你还能说说生活中常用的重量吗?”这样,学生们合作探究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对知识的理解就比较具象,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随着新课改对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的调整,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针对性优化和改革,必须由原来的指向知识传输的教学转化为如今指向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发展意义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芬.浅析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9).
[2]董新姣.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J].读写算(教师版),2013(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