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心得
2018-03-07林建亮
林建亮
摘 要:语文素养是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而新兴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在时代发展下和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趋势。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其过程中,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优良品德等。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入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十分有意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出几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
一、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入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素养是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文学知识、思维能力、思想品质、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三观等的培养。培养好语文素养,不仅对小学高年级在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中有非常大的助力,而且还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加顺利发展。培养好语文素养,不仅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而且还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迫切需要得到的教育。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文素养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培养的心得
(一)改变教学态度,启发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意识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培养,更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无法在学习成绩上体现,所以就毫无重要性可言,这是十分错误的教学认知和态度。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小觑的助力。所以,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的时候,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进而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素质培养,以达到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
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在进行教学前,需要通过认真、严谨的自我反省和对新课改要求的研究,总结出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态度、行为的不足,深刻认识到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渗入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最好写一个教学感言,并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念出来,以真挚、随和的态度和他们互相交流,通过这样,启发他们对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的意识,让他们深刻地了解到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对此多加注意。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用不思变通的仅针对语文知识点教学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明显是不合适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时,需要懂得灵活变通,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培养,如情境教学法、兴趣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的培养时,可以具体分析,“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收到最优质的教学体验。
例如,小学高年教师在上人教版语文六年级的《詹天佑》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与互动讨论结合法的教学法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通过微课,给学生播放一些京张铁路的照片,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京张铁路的宏伟气势,这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中的思维认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然后,教师再通过让学生以前后桌的形式、以“我对詹天佑这篇课文的见解”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詹天佑在面对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狂妄的态度后,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而奋发努力,最终使京张铁路提前竣工,长了中国人的志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们不仅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中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品德素质等的培养。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并使之多元化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深刻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时,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及时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式,寻找出一条最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所谓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教师只有在教学方面苦下工夫,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才能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才能够在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同时,将自己的教学质量漸渐提高,最终成为一个优质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2]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以吉林省C市五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