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把握和运用
2018-03-07郑旭文
摘 要: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其重要性不只体现在成绩上,还体现在个人素养的形成中。面对语文素养有待提高或者语文知识十分薄弱的小学生,若要将语文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所以,教学中语言的把握和运用就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生未来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语文科目的看法。不同于中学时期的语文学习主要依靠学生发挥自主性,小学语文更依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引导和情感的传达。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和重要性
(一)内容基础,主要依靠教师的语言传达
小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教会学生拼音、识字、写字、语言组织、浅层理解等。目的在于为以后更高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由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有限,语文知识主要通过声音来接收,这就对教师的表达能力、发音水平有极高的要求。
(二)学生处于语文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
小學生对各类文化的涉猎较浅,好奇心较重,但判断能力偏弱,正处于个人性格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多为学生挑选优秀书籍,鼓励学生阅读和摘抄,为以后的写作提供借鉴,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还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表达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所以,语文科目能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就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否成功,学生是否喜爱。
二、教学中语言的得体运用
(一)发音标准
小学初始,正是学习拼音的最佳时期,普通话发音的标准与否,全依靠于这个时期能否打下坚实的基础。别扭的口语不仅容易在日常生活中闹出乌龙,还会对文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有标准的发音,给学生示范卷舌和翘舌的区别;还要有反复教习的耐心,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发音。这对于普通话早已普及全国的今天,是很有必要的。
(二)板书工整
学会发音后,学生便要开始动手写字。正如古人云“字如其人”,美观、工整的书写,不仅能在一笔一画中培养人的耐心,还能给素未谋面的人留下良好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汉字书写对汉字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这便要求教师在板书时手速放缓,讲解正确的笔画顺序;耐心书写,力求工整,切莫大意,以免学生从小就养成书写潦草的坏习惯。
(三)释义准确
通过汉字书写,学生将进行下一阶段词语的学习。教师需要细致地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解读,力求简洁、准确[1]。教师可以将词语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或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词语造句,以加深学生对生词的理解。教师还应经常在课堂进行听写训练,严格要求学生多看多写,使学生有效掌握大量词汇,为以后写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四)情感传达
在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文章阅读,教师应在教学中传递情感[2]。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做到声情并茂,将平淡的文字通过老师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课文情感,化抽象为具体,激发无限的想象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造句和朗读,引导学生表达情感,体会意境的同时,纠正学生在造句时的逻辑错误,用词错误。教师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情景再现的视频,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脑海中产生画面感,从而加深印象。
(五)拓展知识
学生在巩固了课内知识以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语文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知识面越广,越是有利于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怀的培养。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上课容易走神,教师可以利用几分钟的时间,以轻松的课堂气氛讲述一些名人趣事、历史典故,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利于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的看法,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三、课后时间把握语言力度,耐心地与学生沟通
对于单纯、年幼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典范。教师应以亦师亦友的身份来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教师在课后时间,应与学生进行耐心的交流,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面对学生犯错,教师又应严肃教育学生,但绝不能以辱骂,用不雅的言语对学生进行攻击,这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习惯。
小学生的发音正处于学习和矫正阶段,汉字的学习与理解也处于起步阶段,小学教师的吐字和表达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对语文科目的理解,以及对未来语文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素质培养的基础,应当得到教师更多耐心与细心的倾注。
参考文献:
[1]宁丽荣.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J].学周刊,2014(2):125.
[2]裴礼刚.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新探[J].课外语文(下),2017(2):7.
作者简介:郑旭文(1987.10—),男,籍贯: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学历: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