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性
2018-03-07徐浩
徐浩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知识、思想和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作文效果,影响了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面对这个问题,加强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从知识的目的性明确,学生对作文目的性的感受出发,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作文和写好作文的兴趣,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标,为学生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目的性
小学作文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好学生作文,是奠定小学生在作文这条路上走多远的基础。指导好学生把握好作文的目的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点。所谓“目的性”是做一件事情的方向、目标,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条件。故此,学生的学习必须有其目的性。同样,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要让学生明确其作文目的。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作文指导目的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就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所以,在学生学习当中应注重教师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必须有明确的指导目的。
1.教师教学的知识目的性明确。教师应本着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写作技能、发展智力的目的进行作文教学。作文是小学生写作水平和文字综合能力的一个体现,是集组词、造句、组段为一体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知识的目的性将会让学生从基础上把握作文的基本功。
2.教师教学的德育目的性渗透。教师要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目的来指导教学。这种作文形式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充分展示了学生心理变化的过程,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三观”发展过程。这样就汇集知识教学与德育双赢的目标。
3.教师教学加强综合能力的目的性培养。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过程。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审美观和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为目的来指导学生的作文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作文目的
学生只有在明确了作文目的的前提下,才能产生强烈的作文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集中注意力,克服作文中的各种困难写好作文。写作文被动的学生常常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习作目的和正确的写作态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写作态度,树立自信心。同时,作文的形成过程是学生自身成长和体验的一个过程。学生没有更多的生活经历,没有更多的对社会现象反思的能力,所以,平时作文素材的积累就更加重要。指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悟知識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是对学生更高的要求。作文的成果体现,直接反映出学生思想动态和方向。并且通过批改作文与学生进行无声的交流,能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三、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的评价过程。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注的情意,让学生体会一篇优美的作文的魅力所在;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通过自己的亲情展现,让同学感受其中的情感,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个圈,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通过这些活动就要让学生间、师生间形成情感上的交融,搭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平台,让同学通过作文的纽带建立更加深入的联系,加深理解,互相促进。
2.将学生优秀作品打印成铅字文,入选报纸、诗集、优秀作文集,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分享习作的快乐。我班创建了“春芽报(月刊)”“诗词集锦”“优秀作文选”等刊物,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被打印出来,出现在班级的各种刊物上,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对学生更好的赞赏,成为学生继续写好作文的动力。在自习课上、在晨读时间,组织学生朗读比赛、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由此,学生了解了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就会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并增强一定的写作责任感,由原来的害怕、厌恶作文逐步转化到喜欢作文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作文的过程是塑造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地去激发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在经历中感受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成熟的快乐,让快乐伴随着学生成长、成才,给他们出彩的机会,鼓励他们面对各种问题,发现各种美好,记录不同的感悟。
参考文献:
[1]许维华.浅论小学作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4(24).
[2]邓万程,邓万星.小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J].新课程(下),2014(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