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引思 由思见解
2018-03-07王佳燕
王佳燕
摘 要: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一定的分析,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需要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需要起引导作用,在遇到关键知识点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学生对于知识点有更好的记忆过程。教学中运用较巧妙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引起思考,培养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拥有问题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课后反思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一些改变。与传统的课堂相比,现在小学数学课堂要求学生更加灵活,不仅是对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通过思考的过程加强对于问题本质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对于知识点有一个剖析。教师在小学教学中面对特殊的群体,需要运用特殊的引导方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所在,并通过一些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一、分析教学问题,引入问题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往往会以自己的讲解为课堂中心。在数学教学中,会运用大量课堂笔记,并要求学生对笔记内容一字不差进行记录。这个过程是非常耗费时间的,学生并不见得对于所记内容有较好理解,在课后的学习中也没有做到及时巩固,在课堂中就缺少了对于题目的思考时间,更别提去发现问题了。我们需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学习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的关键就是问题,在有了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探究学习的本质,在学习中创新,提高问题的质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有些学生是有问题,但是不愿意提,一般这类学生性格是比较内向的,第二类学生是不愿意去思考,不善于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与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有一定关系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标准答案看得太重,而对于学生自己的想法就很少去采纳。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其不利的,加上教师的引导,不允许学生有违背自己的标准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对于问题的探讨,学习就会变得比较麻木。
二、运用实践探索,提升学习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我们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技能,让自己首先在不断学习中更加丰富自己。通过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引发自己的思考,运用相同的方式教导给学生,让学生引起相同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找一些适合小学数学教师读的书目,让自己的视野不断开阔。我们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观点。例如,学小学加减法的运算之后,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除了想要学习加减法的运算之外,还想学什么呢?或是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他们之间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学生通过简单观察,可以看出一些明显差异,比如,正方体看上去要比长方体更加规则。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引导,对学生们进一步提问,他们一共是多少面呢?各个面的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同学们在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会从教师提供的角度注意观察其差距。他们会发现,正方体的各个面都是正方形,长方体的各个面都是长方形,并可以得出结论,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在这样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思考,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并在观察中去寻找相同点,解决问题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不断发展,对于问题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
三、加强相互交流,做好课后反思
我们思考的过程是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让我们对于问题的思考能有一个多方面的角度。一堂课结束的时候,需要对我们的课程做一个简单反思,看看自己与之前定的目标之间还存在多大差距,并在日后学习中给自己重新制定一个短期目标。在这种不断反复的思考中,我们对于学习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灌输思考的意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剑.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6).
[2]陶愉群.淺析扩展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选择[J].新课程(中),2017(4).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