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同学的教育计划
2018-03-07靳晓红
靳晓红
教育是一种管理,一种过程,一种交流。如果这些是教育的经线,那爱就是教育的纬线。每一个交点就是一个生命的驻足,一个生命的成长。
班主任和学生接触的机会非常多,班上总有那么几个让老师特别“费心”的学生。我班有个学生姓张,是学校有名的“捣蛋鬼”。行为习惯相当差,上课要么发呆出神,要么搞小动作;下课胡亂打闹,经常和其他同学闹矛盾。他也经常不做作业,同学都不愿和他一小组,说他学习拖后腿……他常常让我束手无策,我对他既头疼又无奈。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每次和他交谈,他总是一副嬉笑的样子,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更加肆无忌惮了。
可是我不忍心也不能对他置之不理,正当我无路可走,陷入困顿之时,学校开展“培优辅困”工作,我把他列为重点对象。在学校领导的支持鼓励下,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采取家校联系、相互疏通的策略,决定先深入到他家去家访,详细了解情况,然后再找对策。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家的一些情况。他家里一共有3个孩子,他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好,只靠父亲一个人打工来维持家中的开支。家里也只有父亲能“管”得住他,其父的管教方式就是溺爱加“棍棒政策”,但父亲又经常上班不在家,教育任务就落到了母亲的身上。然而,母亲说的话他根本不听,有时母亲说话语气稍微重一点,他就自己跑掉了,母亲就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了。周围的人也向学校老师反映,这个学生超级调皮,偷他人的东西,搞破坏,感觉做什么坏事都有他。
我深深地思考:到底该怎么教育他呢?
我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我发现,其实这个学生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打扫卫生,他是最积极的;干脏活、累活,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运动会上,他也积极参与其中。看到这些,我不禁想,为什么我总要用批评的态度去对待他呢,他不是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吗?我何不从这些优点入手去慢慢地转化他。
要纠正他的行为,首先一定要取得他家长的支持。我联系他的家长,让其试着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能过分溺爱亦不能不管不问。然后,让他参观父亲的工作地点,让其感受父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跟随母亲到田地里劳动,体会母亲工作的辛劳。
之后,我又花了大力气让他习惯天天做作业,天天做好作业。我抓住他动作快的特点,利用午间、下课的间隙,提早给他布置作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学习效率高。碰到双休日,我又让他与好学生结对子,一起在同学家里完成作业。有时在校他作业做完了,我就借给他书看,让他不要贪多,每天看一页,再讲给我听,培养他看书、动笔的兴趣,并慢慢养成一种习惯。
利用他热爱集体,喜欢为班集体做事的这个特点,我经常鼓励他。经过观察,我发现他虽然有时会欺负同学,但也不是无缘无故,他只是在处理矛盾的时候容易急躁,不顾后果先打了再说。于是,我就找他谈话,让他学会换位思考,结合一些因冲动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的事例,并让他谈谈这样动手打人的后果。慢慢地,他感受到了动手打人的严重性,也就学会跟老师报告,和同学讲道理了。
在这一系列的教育计划中,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爱,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一年的努力,他的进步是明显的,他上课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上交,第二学期期末各科测试成绩都能及格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师都夸奖他。他的眼睛里少了一份茫然,多了一份自信。他脸上不见了那种无谓的神态,增添了几许灿烂的笑容。
(作者单位:木兰县大贵镇中心小学)
编辑∕王剑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