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懂学生的教育给学生最幸福的课程
2018-03-07王远飞
王远飞
学校要办出特色,必须有特色课程作基础;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一个专长,需要有校本课程作支撑;要学生一个不少地接受优质教育,需要校本特色课程作保证。这既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追求,更是一种行动。为此,我校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推动核心素养落地”为宗旨,遵循教育和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彰显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切实增效减负,加强了学生体验和实践,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走班式”校本课程的缘起与思考
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于2014年3月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国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意见》界定了一个明晰的政策标杆:学校教育包括课程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位”,“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这就提醒我们,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评判课程的品质应该首先看课程是否关注学生,是否培养了学生必需的素养。
如何使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紧密联结、同频共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为此,我们从办学理念、学习主体、学习内容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考虑,构建走班式校本课程来解决上述问题。
走班式校本课程,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打破原有班级界限,选择自己喜欢的校本课程,而传统的行政班则保持不变。其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
二、“走班式”校本课程的实践与尝试
在“走班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采取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边探索、边提高的行动研究策略,以活动为契机,以课程为载体,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拓展学校发展和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提升幸福指数。
1.课程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本位取向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强调社会需要什么,课程内容要围绕社会的需求产生。在学习者本位取向中,学生本身就是课程的主体,他们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接受者,也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以及社会经验的创造者。因此,我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尽可能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尊重学生,采用问卷、座谈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对话,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建构自己成长需要的项目中来,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調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丰富了课程内容。
我们开发的综合实践活动类的传承文化系列——节日与民俗、中国建筑、茶艺、中国戏剧、刻纸,让学生了解国情历史,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生活系列——头饰的制作、救护与健康、烹饪、责任园,创造了体验机会,让学生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健体系列——足球、篮球、轮滑、花样跳绳、国标舞,让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同时,学校开设的国标舞、篮球、排球、乒乓球、架子鼓、钢琴等课程都具有国际性,与国际交往相关,就是希望让学生从小具有国际视野,这与核心素养中的“国际理解”是相呼应的。
目前我校“走班式”校本课程一共开发了8个系列75门课。这种多元的、个性化的课程,为学生自主发展的达成提供了平台,补充了农村学生“实践创新”的短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吃饱”,满足个性需求的学生能“吃好”。
2.课程实施——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学校都要办一件大事,之所以说是“大事”,是因为一千多名学生和70多名教师都要参与,要在一起“赶大集”。教师做推销,学生来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买主”学生一旦选中自己喜欢的课程,“卖主”还要进行面试,看你是否适合本课程。“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后,办理选课登记手续。
这个“赶大集”就是选课,也称课程选择,即允许学生对学校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包括选择课题和任课教师。自主双选即选师——根据指导教师的情况介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师;选课——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及教师申报的课题,学生依据自身个性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班主任的帮助下,充分了解各个校本课的情况,学着观察、学着分析,合理填报选课志愿,从而创造真正有自己个性,可充分发展的空间。
在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每周1课时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学校每周校本课安排两课时,周一下午一年级全体学生上校本课,周二下午二年级上校本课,以此类推。这样二胡、课本剧等课程就有了充分的时间保证,也可以确保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课程评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课程实施中,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学生选课相对集中。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校本课程开发组的研讨,建立了 “五星级评价”模式。
一是对课程的评价。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依据选课学生人数、学生日常参与情况、领导听课的意见、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家长及社会的反馈等方面综合考虑,形成最终的评价,评选出星级课程,如五星级校本课程、四星级校本课程等。通过评价,学校客观公正审视课程的开设情况,及时调整完善,确保课程质量。
二是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我们要求:(1)校本课程教师必须做到“六个有”,即有教材(自编、选编、选用)、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记录、有作业成果、有学生考评。(2)教师要按照学校整体实施方案达到规定学时,完成教学任务,效果明显。(3)通过听、查、访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最后学校将从以上三个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记录,评选出星级校本课程教师,结果纳入年度考核总分,并作为评优评模的重要参考。这样的评价也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endprint
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我们从上课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的成果三方面入手,采取的是星级+学分的评价办法,每学期评选出优秀学员,颁发证书。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调动了老师参与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激励了学生投身学习的信心,也促进了学校更全面、更客观的考核。
三、“走班式”校本課程的效果与反思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我校的学校建设、教师成长、学生发展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走班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提供了适合其个性成长的理想教育,让每个生命发挥各自的精彩。现在,校本课程已经由量向质、向系统、向科学方向转变。
“中国戏剧”把握了时代脉搏,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里将成为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人的摇篮。 “大声学朗诵”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开朗、大方的窗户,今年全校的朗诵诗会成为学生展现才艺的一个舞台。
“彩绘、纸版画、织布手工”让学生品味到了与平时课堂上完全不同的美术教育,深广的艺术世界让学生流连忘返。足球、篮球、轮滑、花样跳绳课吸引了大批的体育爱好者,蓝天白云下尽情的挥洒汗水。科学老师的科学系列也是选课学生较多的一门,“菜园”“蚯蚓”“地球”,每个话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有这样的机缘,谁还愿意整日坐在教室里呢?
“兴趣魔方”“头饰制作”,这两门课程就是专为那些爱动手动脑的学生设计的,从学生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他们的心思有多巧、收获有多大。“节日与民俗”“中国建筑”吸引着学生,听着他们用稚嫩的语言谈论国家的变化,谁还怕他们愁绪满怀呢! “英文朗读”课在锻炼了学生英文口语的基础上,也带着他们领略着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给学生一个多彩的世界,他们会还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给学生一个鲜花朵朵的春天,他们会给我们一个果实累累的秋季。如今,学校的每一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幸福刻在他们心田。
2.校本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展教师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行为,增强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很多教师获得了农垦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另有多名教师的10多篇论文在省市区刊物上发表。
3.校本课程的开发,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我校的三级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促进了我校新课程的实施步伐,育合格加特长人才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获得省师德先进集体、“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先进学校、黑龙江省优秀少先队大队,省农垦总局文明单位标兵,红兴隆管理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禁毒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被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授牌农村青少年宫,真是“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我们在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中,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找到一条幸福之路,我们坚信,随着校本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育功能将进一步走向多元化、多能化和多样化,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编辑/魏继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