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2018-03-07蔡霞
蔡霞
【摘 要】固定资产作为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它的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经济发展带来的固定资产总量的增加,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愈发困难,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应该以执行新制度为契机,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及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应通过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规范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及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同时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从预算、采购、管理、使用等环节上进行跟踪管理,制度完善,责任落实,确保固定资产不浪费、不遗失、不人为损坏,能够有效地确保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年限内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
2.有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在新的财务制度与政策规定下,事業单位为适应新的政策及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使固定资产得到优化,让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或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让固定资产提高使用效率。
3.有助于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在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同时,固定资的动态使用就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的流动使用、在不同单位间的调剂使用,在动态中管理固定资产,制定实时跟踪管理措施,实现资产动态管理的制度体系。
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
随着事业单位不断的发展,单位的工作条件也在不断的改善,所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在不断的增加,在事业单位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在现实的固定资产管理中,由于许多单位干部职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到位,造成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许多单位都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就算是有管理制度,在落实工作中也没有做到位。许多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单位预算造成浪费,而且固定资产在处理上的随意性较大,会出现账目与实践不符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2.资产配置不合理,相关环节的体制不完善
只有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但是许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现状不容乐观。比如事业单位在购置相关固定资产之前,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现有存量进行考察,导致重复购置,最后部分固定资产面临闲置或者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的状况,造成资产的浪费;除此之外,未经核算安排而随意购置的固定资产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量与固定资产的配比失衡,出现工作量大而固定资产配置不足等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3.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虽然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信息化管理的认识程度与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虽然购买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与清查软件, 但是并没有充分得到运用,只是为了达到与账上数据一致而进行登记,导致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并未充分发挥作息化管理的作用。还有一些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绩效考评制度并未完全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与考核业绩脱钩,使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责任。
4.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都会出台相应的资产管理与清查制度,这就对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水平的要求。虽然每年财政部门会举办相关的培训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但由于资产管理人员分属于不同的业务科室,导致培训缺失或不系统,资产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先进的、系统的资产管理方法,不能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工作。
三、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改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对于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我国有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需要对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根据国家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修改。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才能为日后的固定资产管理打好基础,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实施。事业单位需要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做到及时的掌握工作,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环节,每个部门都进行积极的合作,有效的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在购置方面,各单位应该对本单位目前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经费预算的前提下制定出一套合理的购置方案,避免重复、随意购置情况的出现;固定资产在验收的时候,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等共同参与进来,对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自己采购、社会捐赠等)和购置的票据等进行核对,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更新情况进行入账;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在对部门配置固定资产的时候,要使工作需要与固定资产的需要相对称,使得各部门之间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相对公平;在维修的时候,实行报损制度,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维修,明确相关责任。
3.提高管理信息化
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的管理体制,在新的政策与管理制度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调剂使用的管理制度与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虽然固定资产得到了合理的使用,但对外报送的信息还有待提高。
(1)加强信息通报与共享。 对于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合理调剂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办理相关资产转移手续,做到资产在哪里,账务在哪里,切实保证账实相符,并及时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
(2)要积极引入信息管理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大信息化的技术投入和使用力度,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将固定资产管理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与清查系统,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力度,使固定资产的增减能得到有效地监督,这样可以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同时让固定资产信息公开化。
(3)加强信息化制度的培训工作。由于固定资的管理是一项动态的管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与更新,这就要求固定资产的软件信息化建设也要不断更新,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制度培训与软件信息的使用管理进行培训, 提高管理固定资产的水平,促进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健康发展。
(4)形成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评中,与绩效工资、奖惩制度挂钩,把考评制度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增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逐渐实现国有资产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4.提高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强化管理与责任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因此财政部门、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員,按照新的政策与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国有资产损毁与流失等情况发生。
四、结语
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保证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对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着手建立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匡洪瑶.浅谈新时期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新经济,2016(20).
[2]高嵩.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财会, 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