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务必要正确把握的两个重大前提

2018-03-07吴巍立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8期
关键词:外部环境

吴巍立

摘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中国未来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文章认为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就是解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问题要正确把握的前提。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外部环境;国防建设

一、正确认识与把握外部环境发展与变化的趋势

2016年注定是要在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一年,“英国脱欧”与“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2016年飞出的两只最大的“黑天鹅”,其意味着西方“民粹主义”浪潮的兴起与(极)右翼政治势力的普遍回归,更是正式拉开了“逆全球化”与“全球化”两股势力交锋的大幕。深究其背后的原因可以发现:一是因为数十年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牙买加体系的建立,西方主要国家的货币以“美元”为最典型代表犹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借着长期低利率(负利率)的“东风”在西方“普世价值”大幕的掩护下,走出了企图通过长期信用扩张(放水)来收割全球“羊毛”的一条看似并没有终点的道路。但过往数十年的“全球化”已充分证明,这场在以西方资本主义强国意志为主导,以华尔街资本为“马前卒”的狂欢盛宴中,西方国家的中产和底层民众不但没有享受到多少“全球化”所带来的红利反而却成了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受剥夺者”。以美国为例:美国中产阶级收入占比的下降甚至是其自身走向贫困化不但深深动摇了“美国梦”的基础,更为日后美国普通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对立埋下了祸根,重新奏响了新时期美国内部“种族对立”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招魂曲”。也正因如此,特朗普之所以能够在主流媒体的强烈看衰中最终成功问鼎总统宝座,完成了一次“逆天”的壮举,很大程度上就是充分笼络住了美国中下层民众特别是将美国中西部——五大湖铁锈带这一白人劳工所集中代表的票仓收入了囊中,并同时将自己打造成了美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言人。二是因为欧洲福利国家本就已难以为继的高福利制度在“阿拉伯之春”演变为“阿拉伯之冬”的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难民潮面前显得更为“不堪一击”,加之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大国也面临着与美国同样棘手的问题:“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严重与社会阶层严重对立”。这样看来英国脱欧的成功就不足为奇了,反倒是较好的体现了英国普通民众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与愤慨。

鉴于以上论述,可以预见到:一是通行于全球数十年的“低(负)利率”与“无序的信用扩张”就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拐点,虽然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关紧“水龙头”但可以确定的是利率必然会走入长期上升通道即使这个过程还会有一定的震荡反复。而美联储在经过2015年和2016年两次节奏缓慢的加息之后,在2017年就明显加快了加息的步伐,为下一步美联储进行“缩表”垫好了铺路石,这无疑是给全世界一些领域高企的资产价格(泡沫)和巨大的政府企业和家庭债务杠杆上了“紧箍咒”;二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重新抬头,而中国近年来又长期保持着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这就给商界出身的特朗普未来施政和在中美之间“讨价还价”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因此诱发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甚至是贸易战,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而给已经进入“经济新常态”并正处于转型调整阶段的中国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产生不利的影响;三是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日益错综复杂,世界主要大国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在一些热点地区大搞所谓的战略收缩与扩张,人为的制造了一些权力的“真空区”,促使一些区域性大国“野心膨胀,蠢蠢欲动”,而这两点必然导致地缘政治博弈的升级,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外溢,局部热点地区爆发冲突与热战的可能性有所增加,而从全世界的范围来看“冷战”的阴霾其实并没有完全散去,而这些种种的不利因素叠加起来只会使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显得更加的曲折与漫长。我国能否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有效做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与我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密切相关,经济的健康有序稳步发展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根本性“源头”。因此,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今天,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具体目标的实现,能否正确认识与把握外部环境的趋势性变化进而减少战略与战术性误判是破解如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难题的首要前提。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中国不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更是拥有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华民族百年来的血泪与苦难史已充分说明:一是“和平”不是向西方列强买来的,买是买不来的,更是乞求不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自己争取来的;二是像中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地域辽阔,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要想实现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安居乐业,特别是保障近四十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硕果”也就是共享发展中已经或者是将要被分享给人民群众的那部分成果不被西方敌对势力和垄断资本瓜分窃取,那么在拥有一套完整且独立自主的国防工业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就是必由之路;三是国防建设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是与国家经济建设一脉相承的,二者息息相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二者关系的相互变化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风云突变,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的今天在考虑怎样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问题时更应该重新审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二者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是近几十年来“全球化”进程中获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判断已经在欧美各界达成全面共识,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伟大的成就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关键的历史性节点上审时度势并正确把握与判断“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发展的主旋律,为日后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同时解决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范式和思路。可以肯定的是与美国这样的动不动就斥诸武力发动战争来获取横财的“军工复合体”国家不同,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是中国取得改革开放这一系列伟大成就的重要前提,可以预见的是这一重要条件不仅适用于过去也必然适用于未来。和平崛起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应有担当,也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一极”的应有表率,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一问题的提出更是中国为解决“中等收入陷阱”这一世界性理论和实践难题提供的一种充满中国智慧的解决方式和实践路径,为其他想要发展的第三世界国家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西方发达国家将自身的崛起建立在“血淋淋的原始积累”之上的且可借鉴并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发展模式与道路。

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因此,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进程也必将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产阶层崛起与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通过加快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中低端产业的速度并通过自身的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在国际贸易中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企图通过先进的生产经验与管理理念和专利技术来牢牢占据世界经济的制高点,将发展中国家变成西方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需资源的提供者和廉价商品的生产与倾销地。但是,这种将第三产业建立在“去工业化”道路上的发展方式,已经给西方国家酿成了巨大的苦果和隱患。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的蓝领工人脱下了工装,借助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技术发展在后工业时代完成了从雇佣劳动者向非雇佣劳动者身份的转变,而发展中国家在承受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这一代价的同时,又要在经济领域面临西方垄断资本的冲击和掠夺,最终导致“拉美陷阱”的幽魂在这些国家上空久久不能散去。

因此从战略层面考虑,未来要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就需要国防建设来“助力”经济发展,这是为了“护航”在世界经济暂时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的中国继续向好发展的一艘“航母”,具体说来就是两个方面:一是继续加强常规军事力量与装备的建设,二是以“小步伐,慢节奏”逐步更新我国的核武库,为实现中国经济由“量”到“质”的飞跃进而为在共享发展思想指导下有效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打下坚实有力的物质基础和国防盾牌。

参考文献:

周琪,付随鑫.美国的反全球化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J].太平洋学报,2017(04).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部环境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电网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PESTNG模型分析
政治生态宏观外部环境优化问题探析
完善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治理法律制度体系的措施
浅析农村信用社发展目标定位及金融环境
“中国梦”之外部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国内酒店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和发展趋势分析
毕节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组织内外环境浅析
基于低碳创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