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SWOT分析
2018-03-07郝宇曼
郝宇曼
摘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改善分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产业链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发展现状。文章运用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分析了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对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SWOT分析
一、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制造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集合,拥有的核心技术开发难度较大。有研究证明,仅靠发展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是有限的,尚不能充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需高新技术予以配合,才能发挥乘数效应,实现质的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改善分工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产业链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发展现状。
基于此,本文以贵州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发展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探索,并对贵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出相应建议,实现產业优化升级,平衡地区资源禀赋,缓解人口、资源与环境间的矛盾。
二、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经济效益逐渐提高
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在近几年呈现出高增长的趋势。据统计,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2.64亿元,到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527.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7.87%;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20.62%,2016年达到30.06% ,增加9.44%,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GDP的比重呈增长趋势,对经济增长的拉力逐渐增大。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为44.01%,全国排名22位,到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提高到60.18%,全国排名11位,增长8.33%,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模式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贵州省缺乏技术优势,为了促进贵州的产业结构转型,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型的产业发展模式,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如六盘水水月产业园以前依托煤、钢、建材资源,园区经济发展迅速,但近年来由于煤炭市场的缩小,园区内规模较大的长钢、长风焦化厂也已经停产,传统产业失去竞争优势。但园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了人才与高新技术,吸引了许多企业落户,2015年年初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如今,园区内引进了商贸、环保型电子及物流等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物流链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传统产业。
三、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是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用来说明内部状况;第二部分是对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用来说明外部状况。根据这四个要素对周围的环境深入分析,充分发挥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
(一)优势分析
1. 区位及交通优势
贵州地处西南与华中、华南的重要结合部,居长江、珠江两大河流上游的分水岭地带。随着快速铁路与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贵州处于成渝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长株潭经济圈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位优势,已进入县县通的“高铁时代”,于上述城市形成2~4小时交通圈,贵州逐渐成为大西南重要的交通枢纽。
2. 城市品牌优势
贵州是国内的避暑之地,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州”及“多民族大家庭”之称。这些都已深为国内外人士所知晓,在吸引外来投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工业发展后发赶超优势
据后发赶超优势理论可以得知,后发优势需要在经济欠发达的环境里才能发挥作用,其优势是来自于欠发达本身。贵州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落后欠发达地位,使其获得后发赶超的优势,通过对其它地区发展成功的案例分析,吸收借鉴其发展经验。在拥有赶超优势下,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可以乘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车迈入高速发展的道路,缩小同沿海等地区的差距。
4. 能源、矿产、生物资源优势
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素以“江南煤海”著称,为工业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贵州省也拥有多种生物资源,是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夯实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基础。
(二)劣势分析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位模糊,造成内部恶性竞争
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定位,虽然在建设初期就予以明确并体现在了贵州省“十三五规划”中,但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高新技术产业以引资数量、投资额度和提高税收为主要目标,门槛偏低,对引进的项目不加筛选。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发展方向雷同,缺乏产业特色,易形成恶性竞争。从长远看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不明,上下游产品分工和配套协作未能形成产业链,产业配套能力差,将弱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2. 资金短缺、人力资源缺乏
贵州与全国多数地区相比在区位、人力资本、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资金紧缺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进展缓慢,配套的能源、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得不到完善。人力资源匮乏,一些重点高新技术产业严重缺乏高级技工,阻碍了相关企业落户。
3. 研发投入不足
2016年全国研发投入占全国GDP的比重达2.07%,贵州研发投入在地区GDP的占比为0.6%,相比之下少了1.47%;贵州省有R&D活动的企业数在西部12个省份中排第8位,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排第7位,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endprint
(三)机遇分析
1. 良好的外部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愈来愈强,产业转移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国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互联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成为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变革的突破口,同金融、商业模式的相互渗透成为产业生态演变的加速器。全国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服务型经济,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机遇。
2. 邻近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贵州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机会,逐步融入周围城市经济圈,接受发达地区特别是邻近的四川、广西、重庆的经济辐射带动,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四)挑战分析
当前,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在全国陆续出台,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关领域里传统产业占比较大,因此,利用高新技术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难度更大。此外,同其他省份相比,贵州的经济总量偏小,據统计,2012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6852.2亿元,全省人均GDP为19710元,排名分别是第26位、31位;2015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10502.56亿元,全省人均GDP为29938.54元,排名分别是第25位、27位;2016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11734.43亿元,全省人均GDP为33127元,排名分别是第25位、29位。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由于有类似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状况,发展的主要行业都是冶金、食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建材,产业同构率较高。又由于贵州工业基础薄弱,竞争优势不强,周边五省区市的整体经济实力较强,政策资源优势明显。因此,贵州省在人才、资金以及技术引进方面可能会遇到愈发强烈的竞争,会使创新资源短缺的情况更加恶化。
(五)总结
通过上述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选择应立足于贵州省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取长补短。基于此,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在引进人才、技术及资金方面不具有优势,但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应借着全国各种相关优惠政策,从其他地区获取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发挥后发优势,将自身劣势转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动力。通过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为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提供相应建议。
四、政策建议
(一)选择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模式
从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贵州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发展资金、技术水平低下、原有的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因而必须不断突破困难,不断创新,完善发展体系,重新调整经济格局。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发展的目标进行合理布局,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构建一批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立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体系,对创新平台进行动态管理。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孵化体系。依托核心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等构建创客空间,鼓励价值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建立协同创新平台。以“黔归人才计划”等各种人才引进计划为基础,汇集人才,构建区域性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出敢于创新,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
(二)优势导入型发展模式下,加大政府帮扶力度
从前面的SWOT分析可知,贵州省与周围地区间竞争激烈,工业容易受到冲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定位模糊。因此,要由政府来制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建设与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软硬环境,适当扩大规模,引导各优势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发挥出较强的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及补助政策,如减免税收、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立足非均衡发展,实行极点开发,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立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刘新同.产业集群与科技工业园发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4]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吕玉辉.创新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生命周期的演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6(06).
[6]肖蕊,赵荣荣,林秀梅.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的比较分析[J].价值工程,2014(24).
[7]李海超,杨杨.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实现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16(08).
[8]刘仕队.新形势下贵州工业化发展之路[J].经济视角,2012(04).
[9]卫平,张玲玉.不同的技术创新路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6(04).
[10]高梦滔.西部工业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人民出版社,2011.
本文受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创新基金资助。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