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石艺拓展性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2018-03-07吴群娜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法课程课堂

吴群娜

我校开设的“海轩石艺”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建设项目,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多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具体、细化;教学内容缺少文化元素;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等,这些都影响着“石艺”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对“石艺”拓展性课程教学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最后确定和开展了满足我校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需要的“石艺”课程教学策略。

“石艺”课程教学策略,即:“二结合”、“三阶段”、“四着重”策略,简称“二三四”策略。“二结合”指教学形式上采取了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三阶段”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实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分层教学;“四着重”是指课堂教学目标着重于文化、过程、学法和个性。

一、“二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

任何一领域的复杂技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当学生直接从常态美术课堂转移到石艺课堂时,他们不可能颇有成效的解决这个课程对他的要求。尽管石艺的材料或课程形式会诱发学生愉快地学习,但缺乏连续性的学习会阻碍这种新技能的持续发展与精炼。所以要真正体现我校“生本”理念下石艺拓展性课程的优越性,不能只注重开发的过程,而是要在扎扎实实地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因此,我们采取了第一课堂“必修”和第二课堂“选修”相结合的方式。

必修课堂是全校学生都参与的第一课堂。按照学校课程管理的要求,每学期安排美术总课时数的30%进行实验。这是突显我校石艺特色的课堂,是真正焕发学生个性活力和彰显教师个性特长的课堂。

必修课堂是基础,是学生培养美术技能和提高审美能力的基础,也是兴趣培养的主阵地。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必修课中获得的技能不予消退,我们建构了第二课堂,即特色选修课堂,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了“生本”理念下石艺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平台。

学校石艺课程设定必修和选修的分层目标,以七年级为例(表1),从“感知与欣赏”、“技能与创作”、“反思与评价”三个方面确定必修与选修课的层次目标,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三阶梯”——实施“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分层教学

拓展性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过程是课程内容生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个性成长的过程。它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被动教学的局面,改变教学内容纷繁复杂之处。同时,为了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对学生不同梯段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阶梯式”分层教学策略(表2),使教师资源、学生资源、课程资源得到优化,师生在教学中获得个性化的成长。

根据不同梯段心理特点实施阶梯分层教学,兼顾了中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兼顾了石艺课程的教学资源的特色彰显,兼顾了教师教学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教育的渐进规律和教师教学的理性思考。

三、“四着重”——课堂教学目标“着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着重于过程”“着重于学法”“着重于个性”

1、着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及外来事物等对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地方民间传统文化渐渐地淡出了孩子们的视野,如学生们喜欢在石头上画漫画人物,卡通动画片中的各种形象,却不会画一个京剧脸谱,能说出许许多多国外知名品牌,却不知道地方的民族特色等等,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严重“营养不良”。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更在不同学段分层提出以了解当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尊重人类文化遗产为目标。美术的学习是文化的学习,而石艺拓展性课程的学习更应该侧重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我们以传承“传统文化”为抓手,通过“体验——走进传统文化、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运用——传承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更加崇尚民族文化,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加深自己的文化积淀。

案例1 :八年级石艺拓展性课程《春晓情,石墨韵》教学案例

(1)走进春晓乡村老屋,感受家乡的自然美。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城市化的日益加速,农村建筑正在发生着改变,为了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让家乡古朴的建筑留在记忆里,我们走进乡间,去体验和表现我们眼中纯朴幽美的村庄。

(2)描绘家乡村景和建筑,体验古朴文化。

同学们自己选择角度开始描绘村间景象。听着溪水叮咚,闻着阵阵青草味,看着过往提着菜篮嘻哈招呼的妇女老人,同学们享受着这种熟悉又古朴的乡村韵味。一个小时后,丰富多彩的村间景色跃然纸上,有民间建筑,有村间小巷,将村庄的古朴和清幽表现得淋漓尽致。经过写生体验,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农村单纯而古朴的文化气息。

(3)畅想春晓美景,展现石墨韵味。

写生回来后,教师提议创作一件“春晓村景”的石艺作品。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给予选石、构图、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建议,一次“春晓美景”的创作活动开始了。学生们在经历参观村庄、描绘村庄这一系列的活动后,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浓厚情感,创作出了具生活气息的石艺作品(图1)。

2、着重于过程

在人们的眼中,一直片面地认为美术课就是一种技艺课,我们的石艺课无非是在石头上画画,他们忽视了美术课在人的素质、能力、个性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衡量一堂优秀石艺课,也以学生的石艺作品展示为重要标准,而忽视对教学过程的重视。

没有优化过程的教学是僵硬的教学,是无味的晚餐。我们的石艺拓展性课程教学将过程视为教学的生命线。下面是教师着重于精彩教學过程的一个案例:endprint

案例2:二年级石艺拓展性课程《创意头像》教学片断

(1)了解灵璧石

教师播放灵璧石视频,让学生欣赏并观察思考灵璧石的神奇之处。并通过音画结合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灵璧石,了解分辨它的特点。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各抒己见。

(2)探究本地石

安徽的灵璧石离我们有点远,但春晓的石头也很奇特。让同学们观察自己从洋沙山海边捡来的石头,并分别从石头的纹理、颜色、造型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起眼的石头,经过创意加工也能和灵璧石相媲美。教师出示带来的一些小朋友的作品来举行一个拍卖会。竞拍的规则是,说出作品的巧妙之处就能获得该作品的收藏权。

学生纷纷阐述作品的创意亮点。

(3)分析头像特征

通过对人物头部特征的分析,探索适合表现特征的综合材料。

(4)构思创意造型

教师指导学生从石头不同角度观察石头,通过任意拼摆组合变成创意造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各种废弃物拼摆出多种形象生动的个性化创意造型(图2)。

从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通过欣赏了解灵璧石的奇美,观察探究本地石头的特征,以拍卖形式调动学生探究石头作品创意的热情,接着创意交流、观察示范、动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建立了开放的课堂,孩子们快乐地体验着学习的过程,享受着学习过程的乐趣,同时也张扬了个性。

3、着重于学法

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教学也是如此,教师的教法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学法却更重要。我们在个性化的石艺课堂教学中,就特别重视学生学法的培养。“石艺”拓展性课程教学的美术教师要求做到“三体现”,即学法体现在设计中,学法体现在过程中、学法体现在评价中。

案例3:石艺校本课学法设计课例(表3)

4、着重于个性

杜威认为“个性和特点比课程和科目重要的多,知识和信息不是目标,唯有自我实现才是目标。为了拥有知识而失去自我,知识教育的悲哀”。校园、课堂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小天地,因此还应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选择。

七年级石艺必修课《向日葵》一课中,教师把教室搬到了一片向日葵地,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从视觉,触觉,嗅觉上与向日葵零距离接触,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在清新愉悦的环境中赏花、玩石、画石。学生的作品(图4)仿佛都有了灵性,散发着向日葵的自然美。

除此之外如:来到海边听听海的声音,挽起裤脚,选石玩石,感受大自然;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看看展览也是石艺课常采用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最受欢迎的,也是最自然最美好的,因为只有亲近自然,融入艺术海洋,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尽情的享受和迅速的激发灵感,更能自然的表达和个性的发展。

(宁波市北仑区三山学校 浙江寧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