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深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018-03-07修金文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深度能力

摘 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深度的探究,使知识内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深度;能力;科学探究

作者简介:修金文(1983-),男,福建长汀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课堂教学.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教材涉及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深度的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精心设计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进行猜想、简单的故障排除、收集处理数据、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估,以及实验的改进和课外拓展.

1 案例一:电阻的教学

教材中引入电阻的概念是用水在水管中的流动会受到阻碍,类比得到,导体存在电阻.笔者认为,这样引入新课过于抽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让同学们利用电子百拼,按照使用说明,先连接一个报警电路(如图1).当学生连接成功后,闭合开并,电路发出报警声,小灯泡同时发光,这时学生的视觉、听觉受到强大的冲击,好奇心一下子被吸引,接着让学生把其中一根导线换成铁线,重新闭合开关,这时会发现报警声减弱、灯泡也随之变暗.这样让学生很自然的知道是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导体存在电阻.

在猜想与假设阶段,可以让学生先通过教师展示的三幅图片(1)汽车在高速公路和泥泞小路上的行使情况.(2)汽车在单行道和多行道上的行驶情况.(3)选择不同路径从教室步行到学校图书馆的时间.再让学生思考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这样学生的猜想不会盲目,变得很有方向性.最后,拓展阶段,让学生探究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可以利用热敏电阻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把热敏电阻放入热水中,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非常明显,学生对温度会对电阻产生影响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

2 案例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

学生通过自己课前预习了解了测量电阻大小的实验原理,并且制定了相应的实验计划.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经常会出现电路连接故障.这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因为这些故障源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印象会非常深刻.师生可以一起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排除故障.排除故障的过程可以讓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加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排除故障后学生测得的数据如表2:

数据处理:

方法一: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用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UI,分别计算出R1、R2、R3、R4

(2)取平均值R=R1+R2+R3+R44=3.85+3.82+3.83+3.864≈3.84Ω

方法二:利用excel来对实验数据来进行数据处理(以office2007为例)

(1)将所测得的数据输入excel表.

(2)选中数据,点击插入——折线图——XY(散点图)——带直线和数据标点的散点图,这样就会生成如图3所示的图形.

(3)求出图像的斜率,斜率的大小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误差分析:

如图4所示,Rx=UI2=UI-I1,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所以测得的阻值偏大.

方法一:替代测量法

(1)如图5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关闭开关前滑变阻器滑动到最大电阻值.其中S为单刀双掷开关,Rx为待测电阻,R1为电阻箱,R2为滑动变阻.

(2)开关切换到a,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指针指向刻度盘中心,并记录电流表的数值.

(3)开关切换到b,调节电阻箱R1,使电流表的示数等于刚才记录的数值.

(4)记录此时电阻箱R1的阻值,则待测电阻的阻值Rx=R1

方法二:比较法

(1)如图6所示,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其中R1、R2、R3是电阻箱,Rx是待测电阻,是灵敏电流计.

(2)闭合开关,调节R1、R2、R3,使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即Ig=0.

(3)记录R1、R2、R3的阻值大小.此时,UAB=UAC,UBD=UCD,I1=Ix,I2=I3

由欧姆定律得:I1R1=I2R2,IxRx=I3R3

两式相除得R1Rx=R2R3

整理后得Rx=R1R3R2

方法三:多用表测电阻

当然,还有其它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补偿法、双臂电桥法等,可让同学们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使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知识拓展:将本次实验中阻值约为4Ω的电阻改为“2.5V 0.2A”的小灯泡.逐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进而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经小灯泡的电流.请同学们再测几组数据,利用公式R=UI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然后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小灯泡的电阻会随小灯泡电两端电压的减小,亮度的减弱而减小.(2)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0时,小灯泡是否还存在电阻.

3 案例三:家庭用电

课题的引入部分笔者采用的是学生自己拍摄的安全用电的视频——人触电后该怎么办?主要内容讲的是同学们下课期间在班级玩耍,发面墙角插座接线裸露,由于好奇心驱使,该同学直接用手去碰触电线,导致触电倒地.同学发现有人触电后,由于没有安全意识,徒手去施救,导致二次触电的故事.因为这是本班同学自己拍摄的视频,所以一下就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接地气的引入的家庭用电的知识.学生也有了探究欲望,急切的想了解家庭用电中如何做到安全用电,教师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在学习家庭电路的组成时,保险丝的作用要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因为,在日常生活,电路跳闸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当逐渐加大电流强度,保险丝作用演示仪上的导线绝缘层冒出黑烟,并发出刺鼻的气味,保险丝随之熔断,保护了电路.这个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对于保险丝熔断的原因,学生的印象也非常深刻.教师再进一步拓展得到现在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的作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深入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会束手无措,能独立自主的找到解决问题办法,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吴桂玺.物理实验[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周上游.物理实验教学探索[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深度能力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