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句含意题解题技巧探析
2018-03-07陈权
陈权
高考语句含意题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文中选出很重要的句子,请说说它的含意(或问作者有什么用意,或说说你对它的理解);二是体会文章标题的含意。
高考所选的句子一定是在“体会”“品味”上有一定困难的句子,即有“可考性”的句子。重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表达较为突出的句子。
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基本含意(表层含意)、深层含意之别。所谓“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体会句子的表层意义。其次是体会句子的语境意义(深层含意),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如概括意义、哲理意义、象征意义。这方面的理解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第三是体会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要留心这方面的内容。
针对不同的句子特点要采取不同的答法。如概括抽象的句子具体化,生动具体的句子抽象化,表达有特点的句子(如用修辞方法等)还原化(或由虚变实),结构复杂、较长的句子切分成几块,分层体会。如何理解、体会句子含意呢?考生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这在句子的理解、体会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从分析修辞入手。为了使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精辟有力,作者常用修辞方法。做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方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从特殊位置入手。做题时首先要判断句子在文中和文段中的地位,然后寻找相关答题区间,确定基本含意。如首句常常概括段意或总起全文,尾括句往往作总结,过渡句往往总结上段,概括揭示下段内容。懂得了这些,就容易解释句子的作用和意义了。
从文本主旨入手。中心思想(主旨)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一个关键句子都会与中心思想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体会时可以结合主旨来进行。
从结构层次入手。有些句子結构较复杂,如附加成分较长的单句,可通过摘取句子主干,留心附加成分的办法来体会。一个复句,如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句子,句意应是两个并列意思的相加。如是一个偏正关系的复句,句意当然放在“正”部分,但“偏”部分绝不可忽视。忽视它,就可能丢失要点。
例题: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事后的记忆是模模糊糊的,只有那些岳桦树,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惊奇。
接近山顶时,我无意中将疲惫的目光从嘈杂的人群转向车外,突然,我感觉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那些树,纷纷沿着山体将身躯匍匐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树梢吃力地翘起。在透明的、微微颤抖的空气里,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这些树的名字,就叫做岳桦。
……
想当初,所有的桦都是长白森林里白衣白马的少年,峰顶谷底任由驰骋。后来,那场声势浩大的火山喷发,将所有的树逼下峰顶。就在向下奔逃的过程中,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前边已经是郁郁葱葱的一片,每一种树都沿着山坡占据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没有了空间,没有了去路;而后面,却是火山爆发后留下的遍地疮痍与废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却有着绝地求生的巨大空间,尽管那里有风,有雪,有雷电,有滚烫的岩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们还是选择了调头向上。(节选自任林举《岳桦》,有删改)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强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参考答案:(1) 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 ①不幸的命运常常是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做此题要在把握语境的基础上抓住不同的关键词。(1)中的“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指来自外部的压力;“生命的挣扎”指对压力的一种反抗;“喘息”“叫喊”,一个代表了苦痛,一个代表了希望。(2)中的“无形的脚”指人们难以觉察到的灾难;“陷阱”指灾难,“不似从前”指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中学(2256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