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目标与策略的探讨
2018-03-07安徽省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王庆军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汪文华
□文 安徽省蚌埠市中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王庆军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 汪文华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近日发布。各学科课标进一步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这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内容更全、分量更多、要求更高,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都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各地和学校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抓好一个关键,即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他们切实理解、把握课程内容要求,增强教书育人与实践育人的意识和能力。[1]
不久前,与知名专家、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院长黄明超先生交流教师培训方面的话题。他指出:“中央、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教师传统文化培训,但培训机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什么教师培训机构反应如此迟钝?”对此,笔者也有同感。
一些地方的区县教师培训工作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的紧迫感,没有将其纳入教师培训周期规划,列为每年度的培训计划;二是虽然区县将其纳入规划且列为培训计划,但因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能力薄弱,如传统文化培训师资稀缺,无法开展常态化的培训。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培训,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体现;二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三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抉择[2]。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持续性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教师培训。如何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的质效呢?本文试从培训目标和培训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
“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3]中小学教师培训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重要主题。培训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持续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培训,帮助全体教师深厚文化修养,涵养职业道德,提升素质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4]笔者以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必须基于以下三个主要目标:
(一)提高校长德育工作水平
《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要加强中小学校领导人员教育培训,重点加强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政策法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政治素质、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5]
“营造育人文化”是中小学校长的六大职责之一,是校长价值领导力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的《校长专业标准》都对校长履行“营造育人文化”职责提出明确要求。如,普通高中校长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重视地域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艺术、体育、科技等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公民意识、礼仪规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6]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所要求的学校6大管理职责之一。它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让学生熟记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7]
因此,不论是履行基本职责,还是基于标准办学治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小学校长都必须重视和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长自身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觉研修和主动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参加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是提高素质能力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农村幼儿园园长研修培训计划、职业学校教师和校长素质提高计划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内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能力。[8]
为贯彻落实《指导纲要》要求,2014年的“国培计划”的示范性项目设置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1350人;2015年至2017年“国培计划”的示范性项目,依次对1300名、1000名、1350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骨干教师,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项培训,示范引领各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都对教师提出“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的终身学习要求;文化素养其中应该包括传统文化在内。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加强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方面,强调了教师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地培训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中学团干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专业化水平。[9]
那么,为全面落实《指导纲要》《专业标准》和《工作指南》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必须列为教师培训、德育队伍培训的重要主题,面向全体,且为各级各类培训的必修内容,旨在重点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尤其是文化修养、德性和德育水平。
(三)优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尤为重视师德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作为师德教育的重要抓手。他曾在《努力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文指出:要在“国培计划”中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典型案例厚载师德,着力培养造就“四有”好教师。[10]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院长、中华文明传播中心主任王文静教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体之学、身心之学、素质之学,是涵养师德的重要资源。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内看、向前走的研习,达成孔子所说的志道、据德、依仁、游艺,这是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期望的“四有”好老师的有效途径。[11]
北京师范大学探索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教师道德成长新模式,有利于克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采用报告式、讲座式,重灌输说教,培训效果较差的问题。王文静教授在《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好老师”》一文指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四有好老师”教师发展新模式的“京师好老师成长营”培训,按照“一个理念、两大路径、三重关照、四类课程”的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在体验中叩问教育本质,在传统文化中浸润成长,的确有助于教师的道德涵养提升和生命成长。[12]
可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培训,优化师德教育,促进教师道德成长,进而发展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四个引路人”。
二、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的基本策略
作为校长培训、教师培训、德育队伍培训的重要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训,目前还处在内容、方式和评价等方面的探索阶段,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好老师成长营”教师发展新模式[13]、重庆市云阳县与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联办的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培训[14]等。前者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为核心,后者以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素养、提高教师传统文化教学能力和水平为目标,都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策略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具有吸引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内容
1.按照《纲要》《指南》要求设置教师培训课程。《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第七条明确了对青少年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重点及主要内容。其核心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点及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二是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三是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重申了三个方面主要内容,以及总体目标和教育目的。这些对大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应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的取向与重点。
2.针对教师的问题、弱项、短板选择培训内容。虽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还没有真正全面开展,但是它也极可能与其他教师培训项目一样存在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的问题。由于区域区位、学科领域、学段层次,以及教师自身的学习背景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必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方面的培训需求(弱项、短板)有较大的区别,因此,需要确保教师的自主性,根据教师的个别化需求,增强他们选择培训内容的权利和机会。如,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研制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指南》,形成了数百个课程菜单,且这些菜单能够临时搭配课程。[15]
3.重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培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差异性强,中华传统文化就必然包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在内。因此,要想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内容具有吸引力,就必然要设置具有地域针对性和民族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如习俗、方言、饮食、节日、民间信仰、民间建筑、民间美术、地方戏曲,等等。这些是文化传承的重点之一,自是教师培训不可或缺的内容。因其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而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必然受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非本地来源教师们的欢迎。
(二)具有感染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方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要想提高实效性,除了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吸引力之外,还必须在培训方式上进行变革,让培训效果显露在行动中,让培训成果说话。如,北京师范大学的“京师好老师成长营”,围绕“理念引领”“和谐关系”“行为世范”和“环境熏染”四大主题,开发形成“理论奠基”“理念践行”“活动体验”和“经验分享”四大课程,运用心理剧、情景剧、小组交流、专题讲座和心灵对话等形式开展,讲座与视频共融,对话与分享同步,解惑与体验并举,通过多种方式直击教师心灵,引领教师叩问教育本质。[16]
重庆市云阳县与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联办的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把专家讲座与经典读诵结合起来,让学员在朗读情境中感悟经典,享受经典熏陶;引进国乐,请重庆市民族之声民乐团的著名演奏家一起,配合这次国学培训。加大学员互动和实践环节,为帮助学员及时领悟国学经典,专门设计了学员集体读诵《论语》金句,并请学员来当培训师,对培训内容作深入浅出的解读。而培训专家则从前台转向了后台,留给专家的时间是半个小时至四十分钟,尽量把时间留给学员互动。[17]
笔者对上述两个案例的分析得出三条具有感染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师培训方式选择原则是:知行合一、学用结合,选择策略有以下三条:
1.让教师在体验中学,也就是通过听讲、观察、思考,然后做出来,重在践行。
2.让教师在交流中学,也就是通过阅读、对话、思考,然后说出来,重在探讨。
3.让教师在展示中学,也就是通过设计、行动、思考,然后演出来,重在分享。
这样的培训方式,引领和指导参训教师在“做”“说”“演”的过程中,促进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摄取、选择、内化和迁移,能够真正让培训“落在地上”,实现以培训方式的感染力提升实效性的目的。
(三)具有发展力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评价
如何评价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有专家表明:即时改变度评价法从描绘学员自身的即时改变程度入手,以定量衡量的办法评价学员的即时培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普遍运用的学员满意度评价的不足。该研究还给出了“即时改变度评价法”的四个层面:知识层面、方法层面、理念层面和情感层面,以及其可行思路。[18]这对开展教师培训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评价有所启迪。
即时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知觉的改变,就是参训人员本人能够觉察到的改变,是相对于他们返岗后的改变。[19]因此,其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培训来说,即时改变度评价法很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其几乎无法反应出参训人员的自身道德成长情况,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统、弘扬、引领和创新能力。
何谓“发展力”?它源自企业管理领域。企业发展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能力。笔者以为,教师培训项目的发展力就是其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师德养成和专业素质能力发展等的持续促进作用。那么,怎样做到培训评价具有发展力呢?
1.重视培训师资评价。每一轮培训结束时,组织参培学员对专家进行考核评价,并执行制约措施。被评出来的名列前四位的专家自然进入下一轮培训,处于前四名之外的专家,根据他们所讲授的课程重要与否进行判断,决定是否再次邀请。[20]
2.关注学员即时改变。既要从知识层面、方法层面、理念层面和情感层面考察参培学员的即时改变度,更要采用“做出来”“说出来”和“演出来”等方式,让他们的即时改变实在地呈现出来,发挥体验、交流、展示促进同化、顺应的作用。
3.跟踪学员德行提升。培训不仅要在过程中,引导参培学员构建以中华传统美德为基础的师德观,更需要跟踪他们的日常师表言行,即在学科教学、学生德育、校外生活等方面,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位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中。◇
[1]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EB/OL].
[2][14][15][17][20] 墨野.优美的旋律绽放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重庆市云阳县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培训让参培学员痴迷和陶醉[J].重庆与世界,2017(12):17-24.
[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4] 汪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EB/OL].
[5] 中共中央组织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
[6]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通知[EB/OL].
[7]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通知[EB/OL].
[8]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9]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
[10] 王定华.努力推动教师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06):01-06.
[11] 樊颖.传承文化是教师使命[N].中国教师报,2017-11-15(14).
[12][13][16] 王文静.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好老师”[N].中国教师报,2016-09-14(14).
[18] [19] 黄宁生.即时改变度:教师培训效果评价的新思路[J].继续教育,2016(0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