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

2018-03-07卢玲娣

文化产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课外教学活动

◎卢玲娣

(定州市东旺镇中心学校 河北 定州 073006)

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当代小学生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承,就要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学会考试的应对措施,还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全面提高文化修养。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涉及有很多不足之处。老师仅仅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来提高阅读能力,而在文化修养方面的培养略显不足,很难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1]。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阅读能够让他们更好的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能够增加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累,掌握更多传统文化精髓,这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非常有利;其次,利用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熏陶,使其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充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只有学生接受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最终掌握它的文化内涵,我国的文化精髓才能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得以发扬下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使其逐渐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二、教学现状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老师会给小学生讲解考试试题中阅读部分的解题的方法,在规定的答题时间内让他们把阅读部分的试题的重点找出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解题。例如在语文考试过程中,小学生从老师那里学会了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在一篇阅读材料中他们快速找到自己所需,并且根据问题找到重点,然后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能做到在考试中不让自己丢分。这种方法是为了应付考试、提升语文学科成绩,老师教的这种答题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其语文成绩得到提升。但是他们走进日常生活里,需要处理的是实际的人际关系,他们那点文化修养是不够的。这就说明老师对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教师不仅要关注传统美德教育,还要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必须从长远出发,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授。

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认识远远不够。对于处在道德形成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在这一阶段受到怎样的教育,对于他们以后道德品质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3]。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从表面上理解为掌握传统文化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我国的优秀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并获得一个质的突破。

三、传统文化教育的运用

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要结合实际,可以从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课外拓展活动以及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几个方面入手。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解读阅读材料中的运用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很多,内容丰富并且故事性也非常强,它们讲述的是道理、规律以及人物等。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一定要对阅读材料的答题技巧进行充分讲解,这是为了更好的对阅读材料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与研究。例如,小学生在阅读《孔融让梨》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先让他们讨论孔融为什么让梨,然后,老师就可以总结、讲解关于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孩子们就会从中理解这些中华传统美德的渊源,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只要他们对一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接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例如,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会遇到京剧方面的材料,老师可以要先让学生听一段京剧;同样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遇到传统美德方面内容时,老师可以给他们播放小视频,来阐述传统美德[4]。小学生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事物没有学习兴趣,他们喜欢能听到的、看得见的、有趣的东西。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利用阅读教学,逐渐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在课外拓展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多,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包含所有的内容,这样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一定要有课外拓展。例如,小学生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遇到关于中国书法方面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后安排书法练习,让学生感受书法书写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对这门古老的艺术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掌握它的发展历程,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到草书、楷书、行书的由来。书法有独特的魅力,它能够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通过在课外拓展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学生能更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四)挖掘阅读材料,渗透传统文化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材中有很多是发扬优良精神传统的内容,教师还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内涵的熏陶。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对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体会。例如,小学生学习《春望》这段内容时,老师要讲解古诗的基本涵义,通过阅读,他们能够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作者所处的环境,能更深一步掌握诗中所述景象,长安当时的凄惨破败场景就像呈现在眼前,学生就会体会到当时作者挂念亲人的情怀,深深地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再比如学生学习李绅的《古风二首》时,教师要向学生详细描述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场景,引导学生养成不浪费、珍惜粮食的观念与习惯。

四、结语

传统文化教育不是多学几首古诗、多念几篇古文那么简单,老师要通过实际教学活动,采取挖掘阅读材料、课外拓展活动等多种辅助手段相结合来将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5]。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课外教学活动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