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青年教师师徒制的价值与策略

2018-03-07束仁龙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师徒新建教师队伍

束仁龙

(池州学院 音乐与教育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自1999年以来,我国新组建了一批本科院校,截至2014年底,我国新建本科院校647所(包括独立学院),占全部本科高校的55.3%[1],且多以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和突出应用性专业,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宗旨的本科院校,故称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办好此类院校并使之可持续发展,关键是需要转变观念,实现教师转型发展,这需要加强教师培养工作,特别是要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青年教师尽管学历学位较高、学科专业基础较好,但毕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应用技术能力不强、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也不利于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鉴于此,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促其专业快速发展就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如何加强?师徒制不失为有效途径之一。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含义

师徒制,也称“以老带新”或“传帮带”,亦即“师徒结对”培养制度,现代学校中师徒制的确立,使得青年教师有机会在完全真实的教学环境里向本领域富有实际经验的专家学习,它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经验形式被广泛认可[2](P210)。就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来说,师徒制主要是通过协约式“师傅”手把手地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提升专业素质和应用技术能力的一种教师培养措施或制度[3]。从“师傅”任职资格来看,经过选拔出来的“师傅”在政治思想道德、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比较突出,特别是应用技术能力较强,既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又持有相关行业任职资格证书或有一定年限的相关企业(行业)工作经历;从结对培养内容上来看,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注重教学和应用实践,突出和强调“师傅”对“徒弟”应用技术能力的指导培养。

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人类的知识主要表现为两类形态,一类是以某种显在规则的形式而呈现出来,且能通过正常的语言方式直接进行传播的知识,即显性知识;另一类是以隐性形式存在、不能系统、难以用正常的语言表达出来却在实践过程中起作用的知识(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即缄默知识[4](P223)。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所说的这种缄默知识,即指在实践过程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实践性知识,其获得主要是依靠实践,通过行动,靠身教[5]。“师傅”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显性的教育的同时,其自身彰显的缄默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给青年教师以积极的影响。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的价值分析

为促使作为新手的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熟练教师,乃至专家型教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师徒制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于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教学能力提升、科研水平提高和应用技能增强等有重要价值。

(一)促进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教师队伍结构主要包括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等,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青年教师队伍结构方面,年轻化态势较为明显,一项对安徽三所此类院校的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总数的比例均超过了55%[6]。一从来源看,显得较为单一,来源于省内高校或籍贯为本省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且绝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经历,应用能力较为欠缺。二从学历看,青年教师队伍主要是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获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数量较少,特别是紧缺的应用型专业博士几乎引进不了。三从职称看,由于工作时间短,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是中级及以下职称,只有少数是高级职称。四从年龄看,虽均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但其中26~35周岁的青年教师比例较高,有的学校超过了青年教师总数的90%[3]。五从应用型教师资格看,一方面,获得此种资格的青年教师数量不多,据笔者对某所学校的调查,发现获得应用型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数不足该校青年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就已获得应用型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而言,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接受短暂培训、强化辅导,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的,其实际的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结构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实施师徒制培养能弥补青年教师来源单一带来的缺陷,能改掉青年教师年轻气盛和经验不足带来的毛病,能提高青年教师应用服务技能,能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改善青年教师职称结构,进而达到优化青年教师队伍结构之目的。

(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情意发展

教师的专业情意主要由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等内容构成,它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较为深厚的感情。具有良好专业情意的教师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工作满意度高,富有专业理想,有远见和创造性,且具强而有力的探索精神和一定的教学自制力[7](P22-2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情意状况从整体上来说还可以,但在工作责任心、工作满意度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8]。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拓宽青年教师培养渠道,创新青年教师培养路径,师徒制培养,“师傅”口头说教加上手把手地示范,可以激发青年教师的职业追求,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提高青年教师工作满意度,以达到发展青年教师专业情意之目的。

(三)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以教学为基、应用为本的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是衡量其办学水平高低的核心指标,而教学质量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样,作为此类院校教师主体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采用诸多方法,其中师徒制培养是其重要方法之一。师徒制培养模式下,“师傅”可以通过审阅讲稿、跟堂听课、观察交谈、技能评点和现场示范等方法[9]来指导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基础“以学定教”能力[10],以促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四)促进青年教师科研水平提高

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准和影响力靠的是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它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学科建设起步晚且很不成熟,学术团队建设相当滞后,研究视野局限且研究氛围不浓厚。这样,资历浅、经验不足、研究方向模糊的青年教师在这样的科学研究环境中,加之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个人婚姻家庭等问题,往往对科研活动感到很茫然和力不从心,导致科研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停留在职前培养阶段的水平上。基于此,要提升学校影响力,就必须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怎样为青年教师提供合适并及时的指导,让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在短期内能得以快速提升,这是当前诸多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11]。实施师徒制培养,对于提高青年教师科研水平的价值较为明显,“师傅”在帮助青年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确定科研方向、培养科研精神、优化科研方法和提升科研能力等方面能起到一定的引领和导航作用。

(五)促进青年教师应用技能增强

教师应用技能一般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实践过程中运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与能力,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类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了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大多出台了“双师型”或“多能型”教师培养方案,以培养应用技能型教师。教师应用技能的增强绝非仅学于书本,而更多地依赖于实践。从目前情况来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应用技能还有待于提高,其原因在于:一是青年教师在职前培养阶段接受的多是学科理论专业知识的教育,接受的应用技能培训非常有限;二是青年教师所接受的岗前培训主要是教育基本理论课程,应用技能培训课程较为欠缺;三是青年教师在职接受的培训,从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要的角度,重点理应是应用技能培训,但实际上接受的此类培训很不够。鉴于此,实施师徒制,应用技能较强的“师傅”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手把手的示范,悉心指导,会使青年教师快速掌握和增强有关应用技能。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实施策略

基于青年教师培养师徒制的价值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笔者认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培养师徒制实施欲想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就必须讲究策略: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培养制度;减轻工作压力,促进主体参与;改革指导方式,突显师徒合作;强化理论研究,夯实指导根基。

(一)加强组织管理,规范培养制度

首先,明确职责,要求“师傅”从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学科前沿和应用能力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指导培养,特别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依据相关制度,沟通协商,制订切实可行、内容全面,突出重点,注重应用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其次,完善配套措施,从制度层面确保青年教师师徒制培养落实到实处,强化过程监督,防止流于形式或完成任务式的应付性指导。第三,注重考核,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在评价形式上可借鉴英美等国的做法,打破终结性评价模式的“主宰”局面,重视形成性评价,把对指导过程与阶段性实况的监控和对指导后整体效果的探察结合起来[12]。

(二)减轻工作压力,促进主体参与

其一,适当减少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使之工作压力减轻,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思考个人专业发展问题,意识到师徒制培养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养活动中。同时,随着指导培养活动的推进,“师傅”要逐步拆除开始之时搭建的“脚手架”,多提供青年教师动手实践的机会,以促进青年教师参与培养活动的积极性。其二,强化“师傅”对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意义的认识,使“师傅”有心有意且有余力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对工作突出、指导效果明显的“师傅”予以重奖,调动“师傅”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指导方式,突显师徒合作

20世纪80年代,美国把用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师徒制运用于新教师培养上,强调在师徒合作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师傅”的示范、指导和脚手架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3]。现代人际交往理论要求师徒之间交往应做到平等、对话与合作,达至互赢,防止人为的合作、肤浅的合作、顺从的合作[14]。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培养要突显师徒合作。首先,营造平等对话的教师文化氛围,重视“对话与合作文化”的确立。作为“师傅”不能凭借资历和身份掌控话语权进行“我讲你听”的居高临下式单向指导,要以平等的心态和身份与青年教师交往,相互听课,共同参加活动,重视民主协商、沟通理解、共同反思和学术对话,在师徒互动中给青年教师以指导。其次,师徒制可以是“一对一”模式,也可以此为基础,引入各种发展资源,实施“组织突破”[15],吸纳不同专长的中老年教师参加,形成“多对一”格局,共同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培养,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第三,不能仅限于会议、讲座、课堂内的指导培养,要特别注重课外校外应用实践的指导,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应用技能。第四,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展示”“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青年教师教改论文大赛”和“青年教师应用技能比武”等活动,在活动中“师傅”给青年教师以指导,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16]。

(四)强化理论研究,夯实指导根基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青年教师师徒制培养效果的增强离不开理论指导。目前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虽有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关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培养的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其他老牌本科院校相比,由于办学历史和定位等不同,师资队伍呈现自己的特点,尤其是青年教师多,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要求高。因此,要重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徒制培养的理论研究,对其依据、影响因素和培养效果等应加宽加深研究。

[1]涂宝军,王峰.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J].江苏高教,2016(5):84-87.

[2]胡惠闵,王建军.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付八军,冯晓玲.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实践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6):26-29.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周兴国.“师徒结对”模式下的青年教师培养:问题与反思[J].当代教师教育,2012(4):24-28.

[6]戚海燕,吴长法.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14-18.

[7]张乐天.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束仁龙.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6):25-29.

[9]辛涛,申继亮,林崇德.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师范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6):15-16.

[10]朱旭东.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4(6):81-90.

[11]刘宝存,张安梅.国外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导师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6):14-16.

[12]黄广芳.教师教育视阈中的国外师徒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7):105-108.

[13]杨翠蓉.美国新教师培养中的认知师徒制[J].教育评论,2009(2):161-163.

[14]赵昌木.创建合作教师文化:师徒教师教育模式的运作与实施[J].教师教育研究,2004(4):46-49.

[15]毛齐明,岳奎.“师徒制”教师学习: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1(22):58-62.

[16]杭慧.高校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江苏高教,2013(1):84-85.

猜你喜欢

师徒新建教师队伍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唐僧师徒再就业
曹新建水彩画作品欣赏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