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实践意义
——以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为视角
2018-03-07汪勇
汪 勇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部,安徽 合肥 230022)
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同时,创造出了丰富的红色革命精神。这些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坚定信仰为基石,以远大理想为目标,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把伟大实践与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相结合的革命精神,共同构建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家园,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大别山红色革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一、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P40)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锻造了丰富革命精神,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家园,为实现担负的使命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阶级或者组织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以思想文化认同为基础而产生的精神寄托和归宿,是这个民族、阶级或者组织全体成员共有的精神意志、理想信念、目标追求的凝结。[2]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是党自诞生以来在领导和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的统一,是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归宿,是激励和鞭策共产党员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在党90多年的奋斗实践中,由于历史环境、时代条件和实践活动的不同,党的精神家园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内涵和表现形态。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的精神家园主要表现为井冈山精神、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党的精神家园不断丰富,增添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内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与时俱进,继续发展,以大包干精神、特区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为代表的新时代精神不断涌现,拓展和丰富了党的精神世界。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在党的伟大事业实践中产生发展,同时又为党的发展壮大,为党的事业不断进步提供不竭动力,是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3]。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理想信念,坚贞不屈,勇探新路,浴血奋战,创造了艰难曲折、辉煌悲壮历史功绩,同时也铸就出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坚贞忠诚”是大别山精神的本质核心,“牺牲奉献”体现出大别山精神的基本特色,“一心为民”蕴含了大别山精神所追求的价值宗旨,“永跟党走”则是大别山精神一贯不变的根本主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大别山精神随着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内涵,彰显时代特色。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之一,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优良传统和价值追求取向的精神载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本色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建设必然要求
(一)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质的集中体现。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4]。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不断胜利。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先进精神的强大支撑和推动作用,这些先进的精神承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质。
大别山精神承载了党领导大别山人民为了探寻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富强,为了美好理想社会追求,在党的领导下流血牺牲、不懈奋斗的历史。大别山区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建立党的组织、最早出现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大别山地区就成立了一批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董必武、高一涵、高语罕等进步知识分子积极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探寻救国救民真理。1921年中共“一大”上,来自大别山地区以及与大别山有联系的代表有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李汉俊、刘仁静五位之多,他们参加并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大别山区开展过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巨大的人员、物资支援;土地革命时期,面对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大别山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不畏牺牲,高举红旗,连续组织发动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等三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反抗黑暗统治,争取光明未来。以大别山为核心区域的鄂豫皖苏区,是除中央苏区外的第二大苏区。在与国民党蒋介石的革命斗争中,鄂豫皖苏区坚定服从党的领导,坚决开展斗争,战略上互相配合,共同推进了土地革命深入发展;1934年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守大别山的红28军坚持斗争,坚持游击战三年之久,直至抗战爆发。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转折;在渡江战役中,大别山作为大后方,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贡献了大量的人员、物资和粮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从1921年党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28年间大别山区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始终不断,这里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新四军第4支队、新四军第5师和大别山游击队等刚买武装。建国之后,为了根治淮河水患,大别山区兴修水库,水库淹没了数十万亩粮田、数十万亩经济山林和数个经济重镇,数十万人移民,大别山人民顾全大局,义无反顾为修建水库,建设国家再次作出奉献牺牲。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大别山地区被划为生态功能区,为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别山地区的开发发展受到一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总体滞后,大别山区人民坚决服从大局,无怨无悔,又一次默默地做出巨大牺牲和奉献。
为了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建设美好社会,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定信仰信念,坚贞忠诚,为国为民,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牺牲奉献,大别山人民奋斗实践形成和凝练出的大别山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本质和政治风格,是党的先进性质的集中体现。
(二)大别山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5](P106)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是党的思想根基和灵魂支柱,也是党永远的精神追求。
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全心全意干革命,始终坚持革命必胜信念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无论是革命高潮还是遭遇挫折,探寻科学真理,追求美好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信念激励着大别山人民坚定不移,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永于奉献,不屈不挠的高举红旗,开展斗争,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火种不灭的历史奇迹。土地革命时期商南起义领导者詹谷堂在1929年被捕后,被敌人3次用铁丝穿胳膊游街,5次深夜陪斩。但每次在陪斩中,他都挺起胸膛,高呼“共产党万岁”!他在敌人审问时痛斥敌人罪行和暴虐,当敌人向他打探共产党员的数量和姓名时,他豪迈而意味深长地说“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共产党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詹谷堂毅然用鲜血在墙上写下了“共产党万岁”5个大字。[6]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高尚品质。作为鄂豫皖苏区中心区域,国民党蒋介石数次派兵“围剿”大别山。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鄂豫皖苏区广大军民在武器简陋,物资贫乏的艰苦条件下,不怕牺牲,同敌人浴血奋战,保卫红色政权。1934年当主力红军撤出大别山后,一部分留在大别山的共产党员和红军坚持游击斗争,他们对党忠贞不二,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坚守在大别山,他们自编歌曲藐视困难“共产党是我们亲爹娘,哪怕敌人再围剿,红军越打越坚强。哪朵葵花不向太阳,哪个穷人不向共产党?任凭敌人再猖狂,烧我的房屋抢我的粮,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7](P241)正如大别山走出去的徐向前元帅所说“经过党长期培养和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干部、战士和人民群众,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具有无限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心,表现了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证明我们的党尽管多灾多难,但力量却是无穷无尽的”[8](P85)。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魂和思想根基,是中国共产党的永远精神追求,大别山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大别山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追求。
(三)大别山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价值指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和执政理念,是党90多年来奋斗实践的价值指向。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根本导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赢得人民充分信任、爱戴和支持,为夺取事业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大别山长期斗争中,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积极贯彻群众路线,开展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赢得得了大别山人民的衷心拥护。土地问题是旧中国农民的根本问题。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后建立的工农人民政府立即开展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分田分粮,满足大别山人民希望得到土地的愿望。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大,各根据地相继制定政策,发布规定,推进土地革命,解决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土地的需求。同时,根据地党员干部紧密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与大别山人民建立血肉联系,赢得了大别山人民的民心,人民衷心拥护党,支持人民军队,全力支援红军战斗。1929年国民党三次“会剿”大别山,大别山军民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共御外敌,红军三次以少胜多,粉碎三次“会剿”。在第三次反“会剿”的苏家埠战役中,仅六安人民就给红军捐献了约160万斤军粮。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红军,参加革命,大别山歌谣也唱到“劳动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军队百姓是一家,雨水相依不分离。”[9]徐向前元帅回忆当时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战争的生动场景“村村寨寨铜锣响,山山岭岭红旗扬。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8](P85)。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和1934年11月红25军长征之后,大别山区被国民党攻占,蒋介石对大别山疯狂屠杀,实行灭绝人性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叫嚣“宁错杀一千,不漏掉一个”“有民即有匪,民尽匪尽”,大别山许多地方残垣断壁,渺无人烟。面对敌人的猖狂镇压迫害,在极为艰险恶劣的环境下,大别山留守红军付出巨大代价,坚持斗争三年一直到抗日战争到来。在险恶的环境下,大别山人民依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铁心跟着党走,纷纷送郎、送子当红军,坚持敌后游击战,革命红旗不倒、革命薪火相传。解放战争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在听取大别山军民坚持斗争后,邓小平说:“我们离了党的领导,活不成!离开了人民,离开了枪杆子,更活不成!”[10](P273)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鼎力支持,是大别山能坚持28年武装斗争,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大别山精神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坚持以人为本,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宗旨,代表了新时期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的价值指向。
(四)大别山精神是新时期推进事业进步的精神动力
伟大精神源于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支撑推动。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是面对军阀地主的残酷镇压、国民党蒋介石的围追堵截、日本侵略者的疯狂入侵、解放战场上的隆隆炮火、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以及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的各种冲击,全国人民始终在党的旗帜下矢志不移、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实践中孕育出伟大的革命精神,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家园,为党的奋斗提供了强大思想支撑和不竭精神动力,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进步。
革命时期,千千万万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敢于革命,永于斗争,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团结奋斗,争取胜利。大别山革命形势几起几落,过程艰难曲折,但大别山人民坚持理想信念高于天,义无反顾地跟党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坚持革命斗争。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留守的大别山人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坚持斗争,几次重新组建红25军、红28军,大别山红军进行了坚韧不拔的艰苦斗争,一直坚持到抗战爆发。大别山人民追求理想社会的坚定信念和对于革命前途的乐观精神,支撑着大别山军民艰苦卓绝的坚持斗争。在领导革命同时,党在大别山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血肉联系,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民主革命时期大别山地区有200万人参加革命,近100万人牺牲。仅金寨县一地,就有近10万人参军参战,涌现出59位开国将军。他们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大别山人们顾全大局,默默牺牲,接力奉献,再次为绘制共和国美好蓝图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大别山近百年历史贯穿着一种精神,在这种大别山精神力量的支撑和推动下,大别山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夺取胜利。
三、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P10),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面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任务,前进道路困难险阻依然很多,“四种风险”和“四种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P15)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弘扬包括大别山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初心不改、初衷不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1](P15)无论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或是改革年代,大别山军民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坚贞忠诚,革命红旗不倒、革命薪火相传、革命奉献如一。有了理想信念的支撑,大别山军民经受住了生与死、得与失、苦于乐的考验,谱写出壮丽辉煌史篇。当前,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跑线上,我们同样要面临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考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战胜困难挑战,夺取胜利的思想基础。坚持弘扬大别山精神,就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补精神之“钙”,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夯实理想信念之基。
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就是要始终忠诚于党,时刻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障。自建党以来,大别山军民就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无论面对敌人凶残杀戮,还是党内“左”的错误迫害,大别山军民始终铁心向党,忠诚于党的事业,无怨无悔,默默奉献,永跟党走。党的十九大确定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关键在党。”[12](P25)新时代新征程中,弘扬大别山精神,增强看齐意识,永跟党走,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行动上的带头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凝神聚力,全力夺取实现“中国梦”新胜利。
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一心为民。“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1](P367)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根本保障。战争年代,党在大别山地区紧密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融,大别山人民群众用行动积极参加革命,保护革命成果,延续革命火种,红旗始终不倒。建设和改革年代,为了国家长远发展,为了人民根本利益,大别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无怨无悔,再次默默牺牲奉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时代新征程,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P101)必须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始终如一一心为民,赢得群众的信任,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汇聚起蓬勃的力量和坚强的保障。
弘扬大别山精神,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就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牺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P1-2)为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初心初衷,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担当尽责,牺牲奉献,砥砺奋进,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胜利。在党的领导下,大别山军民在长期艰险的革命环境下,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美好生活的向往,抛头颅,洒热血,勇担当,甘奉献,革命斗争坚持不断,革命热血遍洒红土,革命奉献接连不断,终于迎来革命胜利、建设的成就和改革的辉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决胜,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宏大,任务艰巨,更需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力奋斗,尽职尽责,担当有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继续夺取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胜利。
坚持和弘扬大别山精神,不忘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统一思想认识,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我们新时代征程就能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李小三.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J].江西社会科学,2009(3):10-14.
[3]孙云飞.将红色基因融入全面从严治党[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113/c40531-29019767.html,2017-01-13.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6]胡遵远.坚贞忠诚 牺牲奉献 永跟党走——凝练概括大别山精神的历史依据及重要意义[DB/OL]. http://www.ahjinzhai.gov.cn/DocHtml/1/99/12/00092604.html,2016-06-01.
[7]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8]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
[9]徐海平.难忘的红军歌谣[J].党史纵横,2006(10):18-21.
[10]刘名榜.大别劲松[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1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二)[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