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应对及思考

2018-03-07刘丙寅

文化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图书馆

◎刘丙寅

(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 武汉 430000)

紧急情况是与正常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秩序相关的不平衡事件[1],经常造成意外灾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甚至生命安全。作为一个公共服务设施,图书馆人口相对密集,是突发事件可能爆发的地点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建立相应的图书馆应急机制。

一、对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分析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突发事件是在某些不可避免的因素控制下发生的紧急情况,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损失或影响,是需要我们立即解决的负面事件。它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并迅速而意外地发展;第二层意味着事件难以处理,必须以非常规和快速的方式解决。依照2007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反应法》相关条例,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性社会保障事件等。

(二)突发事件类型

突发事件通常范围较广,种类繁多,大致为如下几类:

一是火灾。这是图书馆中最令人担忧的灾难性事件,因为非常具有破坏性并且可能导致所有图书毁于一旦。火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雷电、地震、火山喷发等;人为因素为:烟头、电线老化、电器使用不当、故意纵火、明火蔓延等。

二是水灾。虽然洪水灾害对图书馆造成的破坏并不像火灾那样破坏性强,但大多数图书都是纸质的,一些年代已久的珍贵文献纸张早已脆弱不堪,一旦被水所浸泡,很难再修复。即便有些文献可以修复,但其利用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是震灾。地震具有强烈的破坏性,其发生是不可抗拒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得我们只能预测,而无法控制。所以一旦发生地震,对于图书馆来说,相当于是毁灭性打击。

四是战争。战争是摧毁图书馆的最大人为因素。纵观我国近代史,连续近一个世纪的大规模战争使大量的图书馆文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此外,中国图书馆资料的侵入和盗窃,特别是入侵者造成了无数珍贵文件的破坏和丢失。

五是黑客和网络病毒。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随之而来的技术灾难也难以避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各大图书馆的配套基础设施,信息的高速运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又对信息安全构成一定威胁。如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病毒感染、黑客入侵都有可能会使图书馆丢失数据以及一些文献,会极大程度阻碍图书馆工作正常运转。

二、对突发事件的思考

(一)突发事件的特征

突发事件是不可抗拒的,极大可能对社会造成严重伤害。其主要特征可大致分为三点:首先是突发性。从根源上来说,突发事件绝大部分是由偶然契机引发。因此,突发事件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情况和影响程度往往难以预测。其次是紧迫性。一旦事件爆发,为了尽快控制和解决事件,必须首先确认已经发生的事件威胁。根据计划果断采取行动,控制其范围的蔓延,尽可能减少事件造成的损伤。最后是破坏性。无论何种紧急情况发生,都会为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给读者、图书馆工作者还有周遭居民带来极大影响。突发事件也会在民众之间造成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二)对突发事件进行管理的意义

近些年来社会上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很高,类型状况复杂,这些对图书馆的安全和发展存在着极大的威胁。关注和应对紧急情况可以预防和减少它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英国拉夫堡大学的Paul Eden在他的文章《图书馆灾难管理》中引用了一段文章来说明图书馆事件管理的重要性:“Good disaster management can help to prevent events such as these happening and if they should happen,help to minimize their effects.”[2]良好的灾害管理有助于预防灾难,并有助于在发生灾难时将其影响降至最低。

保证安全运行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图书馆是区域文化建设的代表,也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作为获取知识信息的公共场所,它是我们交流信息的重要中介,为知识的传承和人类文化的创造提供了条件,在提供文化休闲和建设精神文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书馆是结合了现代技术、设备和文献资源的宝库。因此,无论是重大灾难还是轻微事故,都可能会对图书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图书馆每天都有很大的人流量,它有义务确保读者的人身安全[3]。

容易忽视潜在风险。图书馆是非赢利性公益场所,当前其岗位职业方面并不存在像经济社会那么激烈的竞争,其选育机制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就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可能长期处于安逸状态,缺乏危机意识。且进入图书馆的读者通常会处于阅读状态,无暇考虑到周围隐患。加之中国普通民众于日常生活中缺乏应急演练。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如何在危机中自保,即使突发危险,他们的反应也较迟缓且不敏感。

(三)图书馆抗击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脆弱

图书馆缺乏抗突发事件能力。年代已久的图书馆,本身就已成为一件文物。因为建成时代距今已久,从而各处设置都与现代建筑安全标准有所差距,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且出于对图书馆财物的保护,图书馆的修理及改建方面,要求具备一定程度封闭性。如果发生灾难,逃生和救援的实施将受到很大限制;图书馆日益现代化的运作使它们依赖于水,电和通信网络等设施的正常供应。图书馆存储了大量文档资源,包括纸质文件、微文件、电子文件和在线文档。而这些珍贵的资料在面对诸如地震、洪水、火灾、虫害、计算机病毒和其他灾害时就显得脆弱不堪,且这些资料一旦受损将可能无法复原。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产业已为保护网络信息资源带来新的挑战,如系统安全、新媒体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图书馆员应当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应急管理培训,以树立防范危机意识。

三、对突发事件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应对具体措施

成立管理小组和应急分队。对于紧急事件的管理,有必要设立一个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法规,负责人员培训和分配以及材料的采购[4]。领导小组由图书馆负责人领导,图书馆内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包含在内,有效提高整体的危机应对意识,也可以储备一些文献修复的专业人员,负责做好突发事件后的灾后处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有效减少损失。应使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树立起责任感和义务感。如果实际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专门指派有经验的图书管理员来管理事件。图书馆设立应急支队,年轻男性图书管员应作为第一应急支队,负责第一现场的救援工作。其他人员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配,组成第二或几个应急分队。

制订详细计划。其目的一是保护图书馆的人员、建筑和资源的安全;第二是通过提前充分准备来预防和避免紧急情况,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即使发生事件,也能有效减少事故损失;第三是以有组织和系统的方式改善对紧急情况的反应和恢复。

开展多层级培训。加强应急培训是培养危机意识和应对紧急情况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定期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和读者提供应急管理培训。研讨会,观看视频,案例研究和全景计算机模拟培训,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有效参与图书馆应急管理是一项极为有效的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场馆内人员、地点、时间、物品和行业之间的动态变化,扩大应急管理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让读者知道图书馆紧急安全通道及如何使用相关设备。

开展有效演练。这项工作是实施应急计划的最佳方式,也是人员应急培训的检验方式。其内容包含图书管理学和心理学,一些紧急突发状况的处理知识,面对灾祸逃生的基本技能,人员现场培训等。演练可以加深图书馆员和读者对图书馆突发事件管理的印象,熟练一系列应急操作,让他们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双重准备。

准备充足应急物资。为了更好应对紧急情况,需要准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物资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如应急灯、泵、安全帽、防水膜等。

(二)监管具体措施

加强对图书馆及周边环境和设施的保护管理及提升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完善初期安保管理机制,不仅能有效防范化解产生危机事件,尽可能避免带来损失,而且能针对所产生的事故,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是增强公共危机意识,开展危机管理教育。危机预防是对突发事件采取措施的第一阶段。意义在于能够在问题发生前预防并消除隐患。图书馆应告知工作人员和读者可能遇到或遇到的意外紧急情况,并教育工作人员和读者如何处理,提高群体意识,明确工作职责,减少突发事件中图书馆员和读者的恐惧和焦虑感,开展必要的应急演练。可以用各种方式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如广播、图文、宣传视频、应急手册,开展地震预防和防灾现场逃生培训等。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复杂情况的实际能力,以及对隐患、责任、预防、防灾、自助和互助方面的意识;还可以邀请安全部门和公安部门进行危机模拟演习,使人员熟悉各种救援设备。

二是完善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制。图书馆的安全必须由馆长执行、安排,并担当整体责任,根据图书馆特征,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落实责任机制。安全责任书必须通过各级讨论商议后最终确认,形成各级岗位责任制。建立值班人员负责制,各级值班人员应认真履行本岗位的安全职责。在闭馆之前,值班人员应确保门窗、电灯、电风扇和其他应关闭的电器已断电,确认无人逗留,最后锁好门窗保证财产安全。

三是实施进出管理制度,严管人员出入。读者需凭本人读书卡或相关证件才能进入图书馆,未带有效证件者必须获得批准并在警卫处登记才能进入图书馆。严禁在公共场所携带易燃易爆品。非开放时间必须经馆长或负责人批准,并做好访前登记。

四是抓好安全检查制度。要定期检查藏书室、阅览室、微机室、电子阅览室等重点,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计划是仔细调查图书馆内外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并整合既定措施,形成一套实用的操作程序。一旦图书馆有危险,该计划可立即启动,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延缓危机,争取时间控制局面以恢复秩序,尽可能减少损失。

五是有效信息沟通。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图书馆员必须升级危机意识,避免不必要的慌乱和失控局面,要有目的有选择地控制和指导信息传播以控制局面。此过程中,媒体和网络要发挥及时性和广泛性的优势,为公众准确地引导和传播有关图书馆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

(三)事后处理措施

不论是何种灾害,一旦发生就势必会为社会和人民带来一定损失,而如能妥善解决,则将各方损失控制在一定程度中,所以如何制定有效措施以降低后续影响,对维护人民信心和社会稳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一是发挥保险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对于已在保后发生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保险方应承担和履行责任。图书馆保险的研究目前仅在一些国外实施,尚未引进国内。保险能帮助图书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有价值的文献和设备,国内的相关和领域也应当采纳保险公司或者财务专家的建议。

从世界文献研究方面来看,几乎没有专门针对国内图书馆的保险项目,这方面在国内很少受到关注。但是,图书馆保险属于公共保险的范畴。保险的范围有哪些?保险的费用由何方支付?这些还是一个新的课题,亟待探讨和研究。在西方,国家图书馆作为保险合同的主体,委托保险公司为图书馆的房屋、资源和其他资产提供保险。这些先进的实例为我们积累了良好经验,可以适当予以借鉴。

二是重视突发事件案例分析总结。如已过去多年的汶川地震,但是,对汶川地震以及图书馆突发事件的分析和总结并不多也并未引起广泛重视。而在外国,即使是小型灾难,新闻也会有相关报道。因此需要提高对相关案例研究的重视度。案例分析和突发事件总结可为构建图书馆应急管理理论框架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相关对策既深刻,又具有前瞻性且切合实际。通过调查,国内极少有图书馆会对灾难进行总结,即便完成总结,也只是重视记录,很少能形成与同行之间相互审议的著作。

三是制定完善的重建机制。如已经发生突发事件,需要详细记录,并及时联系相关专家修复已受损的物品。对需要长时间才能修复的,要及时咨询高级专家并申请专项资金以作恢复之用。在具体工作中,确定并分析应对紧急情况的薄弱环节并作出总结。认真撰写和发表论文,与同行分享交流经验,完善国内相关领域的不足。

四、结语

突发事件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应急管理工作也可以结束,因为突然爆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能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立即消除,所以应分析和评估之前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结果应反馈给相关机构和部门,以帮助改进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对应急管理的系统总结不容忽视,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和改革应急响应中暴露的内部管理问题,阐述管理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可避免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建立应急数据库,将紧急情况下的经验教训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案例,作为实施员工应急教育的一部分。可以提高图书馆和员工的应急能力。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图书馆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图书馆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去图书馆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