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旧址展示利用提升
——以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为例
2018-07-05杨博涵
◎杨博涵
(北京国文信文物保护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2019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局2019年工作要点》,文件指出要全面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启动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湖南革命文物资源总量大、特色明显、价值突出,是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湘南起义旧址群是珍贵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社会知名度,潜在的社会价值巨大。选择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为例进行展示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完善保护的前提下,洣泉书院旧址通过展示提升可以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与国家红色旅游产业的规划结合起来,既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效益,也可以成为宣传炎陵的重要窗口。
一、洣泉书院历史解读
湖南省炎陵县地处湘东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四县之一。洣泉书院是湘南革命旧址群中具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近现代革命旧址,见证了中国革命初创期的艰辛和伟大。2013年洣泉书院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同时,洣泉书院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洣泉书院属江南清初祠堂建筑形式,书院坐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两厢房对称,屋檐施石沟滴水,封火山墙,房檐四角起翘高挑,玲珑别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湘南起义旧址群见证了湘南起义从酝酿准备到爆发、发展的过程,证明了工农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正确性,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洣泉书院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革命艰难曲折历史的见证地,是启迪后人的宣教阵地,也是颇具古色古香民俗文化特色的观光胜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图1 洣泉书院正门
二、洣泉书院现状分析及设计原则
洣泉书院的文物本体由文物建筑和院落组成,虽经历代重建,但基本延续原始格局,保存较完好。2017年进行了整体的保护修缮工程,文物本体保存状况较好,具备展示利用的各项条件。洣泉书院展示利用现状一般,具体存在问题如下:洣泉书院未有展示利用的科学理念和完善体系,未对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梳理,文物建筑历史文化内涵及相关研究有待深入开展和展示说明;对外展示和开放缺乏合理功能区划和参观动线;旧址文物建筑本体及院落仍有闲置空间未经整理开放,开放程度有待提高;现有展览及现状陈列理念及展示手段滞后,亟待提升;文物建筑内部标识系统、展示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与建筑风貌不协调,需重新设计更换。
在对洣泉书院进行展示提升设计时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是第一原则。需遵循《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持文物本体布局完整性、真实性。坚持原址保护,注重历史感、现场感,本着“旧址就是最重要的文物展品和展示空间”的理念,举办原状陈列和辅助陈列。保护历史环境,统筹与附近其他文物古迹的环境关系。采取适用技术手段,以最小扰动原则干预本体。注重环境优化,为观众接待和优质服务提供便利。
三、洣泉书院展示利用提升
(一)展示内容提升
湘南革命旧址群——洣泉书院的展示主题为“烽火书香化育传承”,旨在展现洣泉书院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知识传播、文明教化的历史功能,突出表现其在革命岁月里宣传进步思想、推动革命进程的历史作用。展示内容分为五个区域:书院文化展示区、革命文化展示区、地方文化展示区、多功能展示区和游客服务区。参观路线调整为:大门→书院文化展区→革命文化展区→地方文化展区→多功能展区→出口。
书院文化展区位于书院的西路,包括西斋舍及其南侧相连的四间房舍,是整体展示工程的起点,是书院千年历史的铺叙。本展区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大观,阐述书院的源起、职能、建筑和制度;第二部分为洣泉书院观止,主要展现洣泉书院的历史沿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第三部分为湖南著名书院名录,本部分重点介绍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城南书院、龙潭书院、渌江书院等著名书院。革命文化展区是展示利用提升的核心区域,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红色殿堂——革命岁月中的洣泉书院”,分布于中路的讲堂及附属的东西廊道、大成殿及厢房,主要展示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洣泉书院及炎陵的革命事迹;第二部分“丰功伟业——革命领袖和先烈”,分布于东斋舍,主要介绍炎陵县重要的革命领袖和革命烈士;第三部分“披荆斩棘承前启后——炎陵革命斗争史”,主要展示炎陵县辉煌的革命历史。地方文化展区位于东斋舍东侧的两间展厅,拟在此处开设主题陈列:“炎郡弘歌——炎陵文化纵览”,主要展示炎陵县悠久、独特的区域文化。展示主题分别为生态文化、炎帝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
(二)展示方式提升
洣泉书院展示方式提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文物建筑的原始格局,综合运用原状陈列、复原陈列、主题陈列、数字化展示等多种方式,配合标识、解说系统,将实体展示和虚拟展示巧妙地结合,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吸引力。
展示重要节点大成殿设计提升如下:门外设说明牌简单介绍大成殿的由来和历史功能;殿内四周增设展板,营造庄严凝重的气氛,介绍毛泽东塑像设立的过程和各地纪念毛泽东的活动场景;设VR设备虚拟展现古人祭祀孔子的场景,介绍大成殿原有功能。大成殿后侧原为书院讲师寝房,现空置未对外开放。拟开设主题陈列“运筹帷幄——毛主席与洣泉书院”,向观众展示毛泽东与洣泉书院的渊源。设置场景复原大操坪群众大会场景,多媒体播放接龙桥战役视频,绘制油画万寿宫会面场景。拟在东斋舍南部房间开设多媒体展示中心,综合运用大型互动墙面、多媒体手翻书、裸眼3D、360全景、网上虚拟展示等技术和设备,还原书院在不同历史年代的面貌和功能,与实地参观相互配合,让观众在实地游览之余感受现代技术在展示陈列方面的特殊作用,不仅寓教于乐,而且能增加展示的趣味性,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
(三)形式设计提升
洣泉书院的形式设计提升时根据内容设计的要求,以相对应的艺术表达来展现洣泉书院特色。不同于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在文保单位内的展示设计需要以文物本体安全为第一前提,材料避免选择易燃材料,还要缩小弱化体量,避免本末倒置。设计图案元素提炼要贴合展示内容,营造恰当的展示氛围。颜色在使用上不能太鲜艳,为烘托革命文物庄严气氛,同时与文物本体环境相协调,本次设计选用冷灰色、米色和暗红色为主色调。
展墙放置及设计时以不影响文物现状,不破坏历史环境为前提,所有附属设施采取加法,即通过安装独立于文物单位的陈列设备骨架来固定结构和设备。在设计书院文化展区展板时,用米色为背景板颜色,上面叠加低透明度的水墨山水图案。展板框采用暗红色,并以当地特色窗棂为造型提炼元素,营造出书院文化氛围。在设计革命展区时,背景板则采用红色革命元素来烘托气氛。照明设计时光源及照明用具需小而隐蔽。院落内灯具等照明设施,风格和体量与文物本体风貌不符。拟对照明设施进行改造,部分涵盖在室内展示设计中,过道等处选择与风貌和谐的灯具加以替换。展柜设计时,放置时要综合考虑安全消防的关系,且避免对视线遮挡。导览及服务设施设计时造型设计紧扣红色文化和古建主题,以檐顶、窗格和五角星等为主要元素,风格力求端庄凝重,在和谐美观的基础上兼顾实用功能。标识设计时要统一比例、字体和材质,表达内容清晰准确,标识采用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和国际通用符号。材质上选用不锈钢拉丝银板、镀锌钢板烤漆等,兼具美观性、防火性和耐久性。
(四)服务提升
为提高对观众的服务质量,特设置多功能展区及服务区。多功能展区位于洣泉书院东南侧,由教育活动中心、多媒体展示中心和文创产品展示中心构成。教育活动中心融学术报告、会议座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洣泉书院从诞生至今,其根本职能就是教育,当代更应是开展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书院东南角临近出口处开辟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开发具有洣泉书院和炎陵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同时,在文创产品展示中心西侧开辟阅读沙龙,提供革命史、文化史、地方史等类型的书籍,完善展示区域的社会文化功能。将大门两侧房间开辟为游客服务中心:西侧房间提供售票、导览租赁、宣传资料发放等服务,东侧房间提供物品寄存、轮椅租赁等服务,满足观众可能产生的各种需求。书院西南角两个房间为机动用房,可作为临时展厅开办小型的图片、照片主题展览,也可用于存储或工作空间。洣泉书院与红军标语博物馆相邻,文化内涵一致,可统筹考虑、联合开发,利用红军标语博物馆和室外广场的一些设施,提供售票、文创和饮食售卖等服务,改善洣泉书院的开放条件。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导览,建立藏品数据库、学术成果库等方式,扩大藏品在学术研究、艺术交流、公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四、结语
本次设计对湘南起义旧址群——洣泉书院在修缮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利用提升,利用文本、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复原部分场景的用具、器皿、摆设等内容,建设合理的展示体系,制定合理的展示路线,配合邻近的其他旧址群,构建完整的湘南起义旧址展览展示体系。洣泉书院的展示利用提升后将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还能调动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热忱,能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