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难、怕作文”的主要对策

2018-03-07黄志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习作想象课文

黄志芳

(邵武市下沙中心小学,福建邵武 354014)

1 创设环境,让学生建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教师指导与训练学生习作时,不得任意拔高要求,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想方设法营造相适应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我校林老师去市里参加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时隔三天未与本班孩子们见面,她好想孩子们,回来后,她抓住这个契机,一进教室,便深情地轻声叙说:“老师几天没给你们上语文课,我真担心呀,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语文?”一边说一边写上 “林老师”“牵挂”,孩子以震天响的声音喊:“读过了”,教室里突然又举起一支手:“我天天都读语文,数学没什么好读的,(似乎在拍老师的马屁),”“哦,那你们很想念老师啰!”林老师在黑板上又写下“同学、想念”。

“好,那给你们两分钟准备,每人写一两句想念林老师的话,不可以重复哦。”

两分钟后,学生们成果便出炉了。

学生一:自从林老师去城里了,我就日思夜想,连做梦都梦见林老师给我们讲笑话。

学生二:林老师只是去了两天而已,对我们来说就像过了很久很久。

学生三:我看见课程表上有语文课,可这节课林老师又没来,一次又一次让我失望,我真想见到我们的林老师啊!

许多平时不爱说话的也都写了一句、两句 (错字多,语言不连贯,但对林老师的思念之情却让人感动)。

听着这些孩子的肺腑之言,笔者为林老师感到幸福、自豪。所以,教师只要不任意拔高要求,积极营造合适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自由的心态下习作,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建立习作自信。

2 联系生活,让学生放胆作文

特级教师窦桂梅在邵武做课时说得好:作文即生活,生活处处皆文章。我们要善于开发“生活”这一丰富的资源,尊重和利用孩子的生活经验。新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论述无疑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记得前几年的一次习作课上,作文题目是《记一件难忘的事》,可是过去好长时间,学生说不出什么难忘的事,于是笔者灵机一动,来一个尝试,把命题作文改成非命题作文:写一件发生在你家里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家里任何一个人的,题目自拟,只要有真情实感就行,所写内容如需要保密的,老师一定保密,需要帮助解决的老师一定尽力帮助。由于条条框框少,选择范围宽,又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且还有“保密”的保证,于是学生便大胆自由地写,结果让笔者大吃一惊,平时总是“假、大、空”,只是“及格”的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而且当堂完成,尽管有些错别字,部分语句不通顺,但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催人泪下,使笔者终生难忘。一个学生写下一道这样的题目:《为了家庭,爸爸您戒赌吧》文中叙说赌前的爸爸是个疼爱孩子,关心家庭的好爸爸,自染上赌瘾后,天天早出晚归,深夜不回,家中电器等家具被人搬走,一贫如洗,妈妈为他摔断了腿;还有一位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孩子记叙了母亲平时生病不舍得看医生,把节俭下的钱攒起来给他买“太阳神”口服液,让他服了好增强体质,提高记忆力,努力学习;还有的写母亲虐待爷爷、奶奶,他表示不满、愤慨……这一篇篇,一页页,学生感觉不到是在写所谓的作文,而是在倾吐自己的心声,叙说心中的秘密。他们丝毫感觉不到难,不感到怕,把作文作为一种需求,一种非要说,非要写的欲望。因此,作文教学应密切与生活联系,它是学生习作的源泉。

3 实践入手,让学生不怕作文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我认为“百见还不如一试”。 教师仅仅指导学生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不够的,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着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应当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鼓励学生大胆勇敢地参加实践,只有让学生去亲历、了解、感受,掌握第一手素材,并从中感受其中的乐趣,才能做到有东西可写。如有一次笔者让学生为自己家乡的 “金坑红菇”“碎铜茶”写则广告或传说故事,于是星期六,很多学生都纷纷向家长或老农们了解生产地、生长特点,形、色、香、味、效用、制作工序、收藏技术等等,结果,学生写出的广告,并不亚于电视广告,还有美丽动听的传说……笔者把他们的佳作张贴于学校“小作家风采”栏,学生们更是欣喜若狂……而且还说要写“洒溪桥”的奇闻“宝塔山”由来等等,学生似乎真的不怕作文了,因为实践活动让他们拥有了生活,拥有了素材。

4 放飞想象,让学生学会写作

既然学习书面语言的密度、频率远低于学习口头语言,那么我们就应当适当增加书面语言的训练密度和频率,以达到量变—质变的效益。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机渗透,适当增加一些练笔,最好而且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读写有机结合。

(1)挖掘内容、描绘词义、拓展想象。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抓住这样的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做出一定的描绘,如《一夜的工作》可抓住“浏览、审阅”一词比较分析,理解“审阅”的含义,进而让学生描绘周总理如何审阅,以突出他的劳苦。

(2)详化内容,扩展情节,再造想象。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精练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领会。在教学这样的文章时,可引导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含蓄的地方描述的明白,如《草原》一文中“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欠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通过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此时趁兴问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请把它写下来。

(3)巧用插图,创造想象。课文插图有助于理解课文深奥的内容,有的课文插图多、文字少。教师用文字少这一“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如教学看图学文《黄山奇石》,可让学生仔细观察“猴子观海”想象并描写猴子观海时的顽皮动作等。

(4)续写结尾,延伸想象。有些课文已经结尾了,但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补白,以原文的重点作为习作的起点,联系课文中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延伸课文内容。

其实,教师只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文中的空白,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练笔,只要持之以恒,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总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缩短训练反馈周期,以鼓励为主,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展示的平台,体验成功的欢乐,尽力缩小口语习得和书面语学习条件上的差异,努力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就一定能让“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得到缓解。

猜你喜欢

习作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