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的特点探析
2018-03-07聂小莉雷家军
聂小莉 雷家军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杭州 310000)
“胡绳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曾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胡绳以历史的态度,革命的标准,人民的立场来阐述知识分子变迁与贡献、功过与是非、发展与进步,其思想理论特点厚重而鲜明,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知识分子问题认识的深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结胡绳关于知识分子研究的这些特点,对于做好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历史的态度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
作为一名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的历史学家,胡绳总是以历史的态度来记述知识分子的变迁与贡献。胡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观察不是“断代史”式的,而是以“通史”的视野全方位地展开,即他是站在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上,尤其是站在中国近现代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去认识知识分子问题。
胡绳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和思考是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漫长历程中沉淀形成的。胡绳从1932年开始走进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一系列对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坚持实事求是,不是脱离历史条件的空谈,他不仅着眼于当下,也不是从某一个时段,更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研究直至21世纪。
一直以来,知识分子都表现出无限的爱国热情以及争取民族独立的热诚。辛亥革命爆发前,有许多知识分子投身于军队,胡绳认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是知识分子与群众结合的结果,充分肯定了知识分子在该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并且进一步说明了知识分子所起的具体作用,即“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群众中的作了宣传教育和组织的工作”[2]。为进一步显现知识分子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胡绳把脱离了群众的知识分子的戊戌变法、与知识分子无关的群众性的义和团运动和有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辛亥革命这三次近代历史革命进行比较,充分论证知识分子的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胡绳与其他研究辛亥革命的学者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看到知识分子的重要历史进步作用,并认识到知识分子与人民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如果说胡绳在抗战之前的历史事件中更多地看到了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的力量,那么在抗战的烽火燃起后,胡绳更多地注重知识分子的国家责任感。指出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一定要各派思想都在抗敌救亡的大目标下自由地发展”[3],用知识武装军队,一方面提高知识分子的军队理论指导能力,另一方面丰富革命文化。知识分子不断发表抗战宣传,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并且一部分知识分子还弃笔从戎。不论哪种方式参与抗战,都为抗战提供了精神支撑和行动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绳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察觉到资产阶级,特别是上层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陷入了担心自己会被“清算”困惑里。为解答这个困惑,胡绳用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文化与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判断,来说明非马列主义的立场的知识分子是可以走向被马列主义的真理所说服的知识分子,因此“清算”一说毫无道理。与此同时,周恩来也注意到这一问题,为了明确态度,他把知识分子放在和工人与农民相等的地位,并且提出“劳动知识分子概念”,他这样说到:“人民的内部当然还有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4]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让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的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的方针,鼓励知识分子自由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更加深入,邓小平提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是劳动者。”[6]党对知识分子的定位,让知识分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环境。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知识分子逐渐从公共空间退守到学院化的学科专业领域,面对新形势,知识分子不但要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准确定位自身,也要肩负起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契合的文化价值体系的重任,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作力,为生产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胡绳用历史事实和历史眼光,展现了他对知识分子问题高屋建瓴的认识。认为知识分子在各个时期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并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为中国近现代伟大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一些只研究某一时段知识分子的学者不同,他对知识分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贡献和变化有系统性的思考,并把知识分子和历史发展进程结合起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分析和研究知识分子问题,能更加全面和客观地反映知识分子的历史进步和历史贡献。
二、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与是非
胡绳侧重于从革命斗争和革命文化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比较强调以革命的标准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是非。“胡绳的三次革命高潮概念是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核心”[7],而胡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也推动了革命文化研究的深化。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官僚知识分子,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知识分子,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接受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之内的,“他们对封建政治势力控制工商业不满意,他们主张‘民主’,而其所谓的‘民主’具体来说就是给地方绅商以一定的政治地位。”[8]在胡绳看来,他们主要致力于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努力,并没有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彻底打破封建文化,也没有和封建制度站在根本对立的位置,因而胡绳认为这些知识分子并不具有革命性。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用巨大的影响力和震撼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革故鼎新”的作用。然而,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决定了其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五四运动是以革命的姿态开始的,五四运动中的先进知识分子也极具坚定的革命精神、批判精神和创作精神。但是,在这场运动中,并不是每个知识分子都具有这样的革命批判精神。比如,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在看到新事物和群众的强大力量超越了他们所能够承认的时候,他们只会退怯,并和旧的文化思想妥协。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少数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接受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了新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是,在胡绳看来,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之间不是隔着万里长城之遥,但不可否认这样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自我改造的过程,他认为鲁迅就是一个最光辉的模范。与此同时,在这场运动中,始终具有坚定的革命性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他们在实践中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始终是革命的先锋和桥梁。但不是说在这场运动中知识分子一点弱点也没有,毛泽东就其弱点曾这样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9]胡绳认为这样的弱点尤其在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表现最为突出,并且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往往也陷入了这种形式主义的弱点中。与此同时,当时刚刚开始具备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由于还不善于具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也难免存在这种弱点。但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与其他知识分子不同,他们在革命实践中一步步获得科学分析的能力,并且正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把革命性和科学性高度结合,以此来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胡绳是一位经历过革命的知识分子,他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具有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的,与纯粹研究的学者不同,他既是参与者,又是研究者。胡绳对于知识分子的审视不单单体现在其行为上是否具有革命性,还体现在思想的进步性上。胡绳认为,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受教条主义影响而形成了“思想的围墙”,他们的问题在于思想和生活脱离了开来。“当理论被僵化为教条的时候,它就成为了建筑这种封闭自己的感觉与心灵的最坚固的墙了。”[10]教条主义往往会给中国革命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知识分子自身要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在实践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时刻以革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知识分子是否具有革命性,还可以从知识分子思想的进步和推动经济发展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进行的团结、教育和改造,促使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知识分子担负起文化的重建重任,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虽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知识分子有错误的思想认识,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继承过去正确的东西,也接受错误的教训”[11]。改革开放后,西方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对我国产生影响,与工农阶级相比,知识分子直接接触东西方各种文化,易于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甄别,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和智力支持,为政治的稳定提供智慧,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但同时也要在市场发展中时刻坚守自己。总的说来,胡绳与一些历史虚无主义学者否定革命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以革命的标准来评价知识分子的功过,并且始终坚持知识分子是经受住了革命性考验的。在革命斗争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理论研究,又是胡绳对革命文化的深化。
三、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2]。胡绳以人民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问题不同于一些忽略人民群众作用的学者,他真正看到了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重要作用,并把人民的立场应用于知识分子研究可谓独出心裁。毛泽东坚定地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3]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对人现实性的理解,强调人的社会性,把人民理解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绝大多数。毛泽东的人民观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基础上有了丰富和发展,在把人民理解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同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党的行为准则,把是否靠近人民、是否以人民的利益为先作为检验知识分子是否具有人民立场的标准,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也是历史实践的必然。胡绳是为了人民和时代的需求而学术的学者,因而他对知识分子的分析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这也是他与其他研究者不同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人民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在胡绳看来,知识分子应当成为人民的知识分子,同人民的关系就是“皮毛的关系”,是人民的一部分。受中国传统士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的长期影响,我国知识分子是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官僚型知识分子,和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知识分子,他们并没有从人民的立场上出发,他们依然是在为封建统治服务。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在任何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遗余力地为人民服务。在抗战烽火中,他们仍然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坚定地团结在人民周围。在解放战争时,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性和反动性,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积极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用知识造福人民。知识分子既是人民的一部分,又具有其独立性。这里不是说知识分子是一个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指其思想和人格上的独立,并且知识分子的生存和发展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二)以人民群众的情感来看待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
以人民群众的情感来看待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主要体现在看知识分子的发展与进步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胡绳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中写道:“在旧社会中,靠知识为生的知识分子常常会感到自己虽不是直接剥削别人而生活,但自己的工作并不能造福于人民,而生活来源还是间接取之于人民。”[14]虽然胡绳并不主张直接把这类的知识分子视为剥削者,但他认为在新社会中,他们应该充分贡献自己的知识来为人民服务,只有知识分子真正作为脑力劳动者时才能受到人民的欢迎。并且,知识分子决心以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时也必然会有追求新知识的勇气。因此,胡绳对于五四运动的评价很高,就是因为当时的知识分子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提供精神支持和行动支持。在战争时期,知识分子更是走向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一起为民族而付出自己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更是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社会发展的思想和时代主题,为人民群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三)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
如果说前两个方面是胡绳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人民立场的体现,那么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就是人民立场特点的更深层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相对于统治阶级的立场而言,人民的立场更能体现时代发展的需求。当这种时代发展的需求凝练为人民的需要时,知识分子能否为人民服务就更能体现知识分子的发展和进步。知识分子要为人民服务,就要了解人民,立足时代,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绳不止一次强调知识分子的思想必须与鲜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解人民,立足时代。学术不是闭门造车,理论只有落到实处才不会显得空洞无力,况且真理是要经得起实践与时代检验的。知识分子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明白自己为谁而著书立说。从历史来看,在社会转型的一些特定时期,一些既得利益者往往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容易在真理面前摇摆不定,而此时新的事物和力量往往在人民群众中得以产生和发展,因而知识分子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知识分子发展和进步的表现。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来讲,对于知识分子是否进步与发展的问题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来分析。知识分子只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其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才能进步和发展,才能真正完成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胡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并把人民观用于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这成为他的研究特色。
四、结语
胡绳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研究独特的理论洞见从历史的态度、革命的标准、人民的立场三方面得以充分展现。胡绳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为底色,把唯物史观贯穿在知识分子问题研究中。他以作为一名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态度、独特的标准、独特的立场分析知识分子的变迁、功过与进步,既为知识分子问题研究提供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思考路径,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提供重要思想理论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