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学习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策略

2018-03-07谢才生

文化产业 2018年23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者图书馆

◎谢才生

(福建省建瓯市图书馆 福建 建瓯 353100)

一、微资源建设研究背景

在移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中,将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作为代表内容的移动终端设备,因为展现出携带方便以及可以无线上网等特征,演变为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工具,逐渐使我国人民群众的学习模式发生一定变化。依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可以看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超过7亿人,并且增长速度超过8%,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者占比超过96%。在通过手机上网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多的背景之下,通过无线网络以及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学习,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学习模式。微学习本身作为移动学习及非正式学习领域中一种创新型学习模式,进入到学习体系及教育体系当中。怎样才可以依据微学习的特征,构建出更好的微型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图书馆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微学习包含的要素

微学习者既可以是在校学生,也可以是上班族,还可以是家庭妇女。微学习可以为全民学习及终身学习等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微媒介所说的各种便携性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其中还包含微博、微信以及云教育平台等适合微学习模式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平台。

“微内容”实际上是微学习的知识对象,遵循小块化设计原则,通常是一个单一的主题、一个单词或者说一个知识点,“微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微资源”也就是微数字资源,指的是微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容量小且用时短的资源,“微资源”可以直接当成微内容使用,还可以将其当成构成微内容的基础单位。

“微环境”所说的是微信息生态环境,是一种使用新的内容传播与协作模式开展信息获取及学习活动的环境,是由随身携带的微媒介、碎片性较强的微内容以及快捷安全的移动互联网构成的。

三、图书馆微资源建设策略

(一)适应微资源用户需求

微资源应当可以满足全面学习及终身学习需求。微资源的消费群体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还可以是家庭妇女等群体,要切实依据不同消费群体的偏好对微资源进行分类,为后续消费和对微资源的检索及利用做出保证,使各个读者提出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

(二)拓展微资源来源

在微信息生态环境当中,一些微资源实际上是用户通过各种“微媒介”构建出来的,还有一些微资源是专业人士对“宏资源”进行分解和抽取之后的来的。要依据微资源的来源做分类出来,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对微资源的品质进行判断,而后就可以选取出适应性比较强的微资源。

(三)重视微资源间的结构化联结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情景放置在网络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中,认为学习实际上也就是在知识网络结构当中构建一种关系和节点,是一个联结的过程。微学习是将微资源的知识片段特性作为依据,在各个知识片段当中应当构建出结构化联结,才可以让微资源重新构成一个个主题或者是知识点,形成维内容,为后续微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

(四)有效降低认知负荷,保证学习效果

澳大利亚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于1988年首次提出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在加工某一种信息的时候需要使用的认知资源总量超过人本身具备的认知资源总量的时候,就会形成认知超负荷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及效率。微资源的构成成分、内在难度以及组织模式都关系到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所以在微资源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保证微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认知负荷总量不会超出学习者这一个体承受的认知负荷,以免对微学习的效率及效果造成负影响。

(五)合理设计内容及呈现模式

微资源的媒体化材料是否可以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设计是否简单以及重点是否凸显;微资源的分类是否科学合理,学习者是否可以在各个分类当中将自身需要使用的资源找寻出来;微资源的时长和数据规格是否科学合理。这些因素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满意程度造成一定影响。微资源应当在不对学习效果造成影响的前提条件之下,尽可能对文件的规格进行控制,将学习者因流量产生的消耗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微资源设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将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及结构作为依据,将学习者接受能力作为前提,选取科学合理的学习难度。关于微资源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可以通过可用性测试进行评价,可用性测试的方法有很多,比方说启发型评估以及问卷调查等等,各种方法都可以在微资源可用性测试中应用,将其当成是设计人员的依据。

三、结语

在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速度不断提升,学习领域中的变革速度也不断提升,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及移动智能终端在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得到深入应用之后,微学习这一创新型学习模式肯定会成为人民群众非正式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但是依据相关调查工作得到的结果显示,超过85%的学习者认为现有微资源难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微资源是微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建设丰富多样的微资源,能够为微学习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图书馆实际上是知识和资源领域中的核心内容,有长期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中积累下非常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应当将此经验应用在微资源建设中。微资源建设工作并不仅仅是缩小资源到最小粒度,而是切实依据微学习的特征逐渐满足学习者不断变化实际需求的一个过程。积极找寻出统一的微资源技术标准、构建出适应性较强的微资源发布平台,是未来一段时间当中图书馆实际运行过程中应详细分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升.大连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2]何蓉.数字图书馆利用作品的著作权限制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

[3]奚朝辉.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调查与思考[D].安徽大学,2018.

[4]康雷华.兰州市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者图书馆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莲心宝宝有话说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图书馆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