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探赜
——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

2018-03-07刘津江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无锡文化

张 超 ,刘津江

(1.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2.共青团无锡市委,江苏 无锡 214000)

一、新时代无锡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现状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无锡青年的需求也随之改变。变化的背后,凸显的正是无锡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问题所在。研究无锡青年的思想状态,特别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对无锡未来的发展和无锡政治安全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一)政治取向日趋理性,但对主流意识形态被动认可

务实、理性是新时代无锡青年在政治观念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深化改革高度认同。课题组与崇安寺街道、东港镇的50名青年座谈,82%的受访青年对“中国梦”表示认同,76%的青年对改革持肯定态度,68%的青年对“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充满信心。二是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对于反腐倡廉、社会治理、农村住房建设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强烈的表达愿望。三是偏重关心现实政治,政治追求有淡化倾向。部分无锡青年对政治理论和政治教育“不感冒”,对主流意识形态消极接受和被动认可。具体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概念化认同现象。65%的受访青年表示,当前的宣传话语体系滞后于新时代,政治理论宣讲仍然侧重于概念性,对其内涵认知不深。二是边缘化认同现象。35%的青年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当作学习任务,将其置于个人生活的边缘。三是书本化认同现象。40%的青年仅注重书本概念知识本身,僵硬学习、应付考试,理论和实践脱节。

(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但对主流意识形态心存疑虑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认同下,无锡青年的价值取向也在多样化发展。一是更突出“利义兼顾”。既讲义务又讲权利,追求物质和精神、个人和社会的有机平衡。在“青年之家”线上微话题讨论中,近三分之二的无锡青年赞成“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存”。二是更青睐“实用为本”。大多数无锡青年讲究实际、实效,在问及“现阶段考虑最多的问题”时,85%的青年选择了“教育、工作、医疗、住房、娱乐”等,而选择“人生的意义、奉献、爱情”等选项的人较少。三是更注重“生活品质”。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满家庭的向往,已成为相当一部分无锡青年的关注焦点。调研中同时发现,无锡青年在成长中也存在着价值疑虑。一是迷茫困惑。官员腐败等负面现象,引发部分青年发出“疑惑之声”。二是难辨是非。部分青年在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的“中性化”“模糊化”“混乱化”的倾向。三是消极抵触。部分青年对于改革发展,特别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产生负面情绪。

(三)舆情认知日趋清晰,但对主流意识形态斗争保持沉默

一方面,无锡青年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舆情争论有着清晰的认识。一是能较好认识斗争的激烈性。“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持此看法的无锡青年占73%,其中,认为“非常激烈”和“比较激烈”的分别占20.5%和52.5%。二是能较好认识网络阵地的重要性。78.5%的青年赞成“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的说法。三是能较好辨别网络谣言。对于能确认是网络谣言的内容,42%的青年会进行自觉抵制,33%的人会不看不传。另一方面,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大多数无锡青年仍处于沉默状态。一是宁愿当“开明绅士”。用“不争论”“不炒热”“不说话”为自己的不作为开脱。二是奉行“沉默是金”。76.5%的无锡青年从未就网络谣言等发表过300字以上的辩驳文章或网帖,仅有16%的人发表了1~2篇。三是受制于“手中无剑”。大多数青年缺乏舆情斗争经验,特别是缺乏网络舆论斗争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新时代无锡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问题成因分析

(一)主流意识形态遭受西方错误思潮冲击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用民主宪政否定中国政治,用新自由主义瓦解公有制基础,用所谓的新闻独立观左右舆论,用普世价值迷惑民心,用公民社会消解凝聚,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新中国历史,用极左思维否定改革开放。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也是西方国家实行文化渗透的重点地区之一。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无锡青年,一出生就受到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错误思潮的影响。部分青年盲目崇洋、甚至全盘接受西方文化,认为只要是西方的就是先进的。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于是向往西方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少应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缺乏有效吸引力

传统的青年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比较陈旧,多以“满堂灌”的专题讲授形式为主,内容不够生动,比较理论化、刻板化,令青年望而生畏、听而生厌,尤其随着青年高学历化和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化趋势加快,这种形式越来越呈现出“无效引领”和“负面引领”效应。理论宣传品缺乏层次性,中学生、大学生、领导干部所接受的宣教产品基本相似,不能有效地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话、青年话”。此外,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马克思主义常挂在嘴边,但在实际工作当中,存在双重人格现象,思想上也存在空转的问题。

(三)主流意识形态战线的战斗力不强

长期以来,大力发展经济,对思想引领不够,忽视了对舆论阵地特别是网络舆论阵地的控制,对错误思潮存在“不争论”的消极现象,正面发声不够,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缺失。主流意识形态的阐释权把握不够,舆情应对不足,宣传时常出现“失语”现象。该出来解释的无人解释,该出来说话的无人说话,导致小问题发酵成大事件。抢占新媒体舆论阵地不及时,一批具有海外背景的网络“意见领袖”迅速崛起,他们利用网络传播平台误导青年、煽动青年。网络舆情信息管控滞后,对在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上滋长蔓延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泛自由化”问题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

三、深化无锡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建议

(一)提高无锡青年“获得感”,让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强”起来

积极统筹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合力,以青年“获得感”的提升为主旨,推动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一是织强多维网络,关爱青年。建立以政府主导,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年关怀网络,完善统筹协调青年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合力营造有利于青年发展的“无锡环境”;切实关心无锡青年的生活、思想需求,把青年的“心事”作为工作中的“大事”,权威解读事关青年成长、成材的“无锡政策”,关注青年的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拓展“青年之家”在基层社区、企业集聚区的布点建设,及时掌握并创新化解无锡青年的“青春迷惘”;把青年的“难事”作为工作中的“要事”,重视家庭教育,增强青年社会教育和实践教育,进一步破除影响青年就业公平的障碍,不断优化青年创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努力解决诸如教育、医疗、婚恋等无锡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关爱中深化无锡青年的情感认同。

二是筑牢“两线”阵地,引领青年。进一步加强传统线下阵地,把全市各级党校、在锡高校等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培养和造就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报刊等线下载体,要改进宣传话语体系,探索开辟舆情专栏,让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走到前台,传播好新时代无锡发展的最强音。强势占领线上阵地,完善政务服务网App、“无锡发布”“团聚无锡”微信微博公众号等青年广泛关注的新媒体,持续发出“主流声音”,面对热点新闻或负面舆情,及时阐释,做到既解释“为什么”,也阐明“怎么办”,消除青年的猜测与疑虑;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无锡优势,开展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形成清朗的网络空间。在构筑线上线下“同心圆”中,引领无锡青年增进思想认同。

三是健强团青组织,凝聚青年。截至2017年底,无锡地区共有青年近19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其中团员40余万人,各级团干部近2万人。针对青年群体的不同特点,探索构建“同心多层”的团青组织体系,即以党为圆心,共青团委(总支、支部)、青联、青商会、青科协、青农协、高校社团和青联创客联盟等青年组织,依次构成向外延展的同心圆,增强团员青年群体的组织向心力;以开放多元的阵地建设思路,按照就“地”建团、联合建团、挂靠建团等方式,着力提高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建团率,积极推开“职业+地域+交往”三维团青组织网络,拓展团青学习、交友、创业平台,深化无锡青年的组织认同。

(二)提高无锡青年“品味感”,让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起来

厚植青年的人文素养,发挥优秀文化对增进青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浸润与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增强无锡青年文化自信。依托线上线下渠道大力宣传,在全市营造文化自信的社会氛围,探索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特色基地,让传统文化走进青年;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把传统文化知识点讲到,又要把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讲透;组织“名师大讲堂”、历史文化展、走进博物馆、诵读经典等活动,让无锡青年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发展历程;开发文化体验课程,组织青年体验宜兴紫砂、惠山泥人等制作工艺,培育青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二是涵养无锡青年素质底蕴。采取青年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创新“输出”马克思主义原理,让理论走入无锡青年心中,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积极宣传无锡文脉历史,让无锡青年了解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马桥文化等为代表的无锡人文历史,引导青年尊贤重德、敢为人先,传承“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增强青年的无锡人文底蕴;加大对无锡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力度,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扩大无锡文化的影响力和受众面。三是创新无锡青年文化产品。依托“互联网+团青文化”,运用青年群众语言,精心策划图文、H5、动漫、微视频、数据新闻、直播报道等原创新媒体内容,推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表青声”的宣传报道;培育正能量青年“网红”,升级“宝哥说”青年“思享汇”、“千千来了”脱口秀等,着力生产一系列有无锡特色、有广泛影响、有良好口碑的青年文创产品;做强无锡革命烈士陵园、秦邦宪故居、新四军六师师部旧址纪念馆、江阴黄山炮台等基地的教育,引领无锡青年传承红色基因。

(三)提高无锡青年“参与感”,让青年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活”起来

引领青年跟党走,需要带动青年迈开坚实脚步。一是在活动中强化认同。面向普高、中职学生,广泛开展“与人生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确立人生奋斗的远大志向,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感情;面向大学生,广泛开展“与信仰对话”主题活动,引导他们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面向企业青年,广泛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个人、企业、社会、国家的关系,以积极、务实、理性的态度面对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在实践中强化认同。做强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青年创业特训营”“青年创业嘉年华”等无锡共青团主导的青创品牌,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和群众性科技创新实践,引导青年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放大“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效应,广泛开展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鼓励青年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巩固无锡“全国文明城市群”成果,扎实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评比活动,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引导青年践行诚信理念。三是在互动中强化认同。团青组织进一步深化“走基层、听心声、转作风、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与青年面对面交流、心与心对话,实时了解无锡青年“微心愿”;建立“团聚无锡”等团青种子粉丝团,举办“一月一主题”粉丝活动,加强与粉丝互动,增强粉丝的黏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重大主题,广泛开展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我在改革开放下成长”“青春榜样说”微讨论,讲好改革开放无锡青年的奋斗故事,持续营造无锡青年积极向上的健康风貌,为“强富美高”新无锡建设汇聚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无锡文化
吴子岳:让产品从无锡制造变成无锡设计
文化与人
无锡一棉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碗传承百年的“无锡老式面”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无锡公交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