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强军目标引领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2018-03-0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强军国防学校

朱 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大学生必将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从战略与全局高度,学校应主动适应时代需要,紧紧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切实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国防教育实效性,广泛动员全体师生为实现强军梦贡献力量。高校国防教育是一项涉及党政军群全社会的综合性事业,本文主要从学校及学生角度作探究。

一、围绕实现强军目标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理念

2014年修订的《全民国防教育大纲》已经为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应对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作进一步梳理,创新发展,增强时代感,提高针对性。

(一)以强军目标为指引,迎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

高校国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加强军事课程建设,满足于完成上级考评的功利性指标。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方向引领,必然也是学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引领。习近平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关键是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高校国防教育自然不能例外。面对变化及调整,强军目标明确了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对规范并促进高校国防教育深入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入实施阶段以来,动作不断,引发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年轻人的热门话题。高校国防教育应将新一轮改革作为重要素材,开展改革强军主题教育,在校园宣传到位,把推进新一轮改革是中央的重大决策的道理向学生讲清讲透,引导学生关心改革,支持改革,为改革献智献力。

(二)以双拥共建为主线,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中央已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利国利军利民,而教育是需要加强统筹的重点领域之一。这就要求高校站在党与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国防教育,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及要求贯穿高校发展与国防教育全过程,重点是在教材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组织实施、服务应征学生、服务共建部队等方面实现军民融合。高校在双拥共建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与广阔空间,要更加注重高校与部队文化交流、技术共享。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交流座谈、学习参观、节日联谊等活动,不断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势,为部队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共同解决实际的技术问题。另外,2017年已出台军营开放办法,这对于高校国防教育利用军队资源优势、发掘共建潜力无疑是良好契机。

(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征集学生入伍作为主要任务

爱国主义是国防教育的核心与灵魂。同时,国防教育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拥有独特功能。国防教育的内容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关,最能引发年轻学生的思想共鸣,从而迸发火热的爱国情怀,坚定参军志向。自2013年起,全国征兵时间调整,主要依托国民教育为军队输送优秀兵员。以江苏省为例,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全省征集大学生士兵占征集总任务分别为40%、51%和54%,大学生新兵比例大幅提高。学生入伍可享受学费资助、专转本及硕士生招生计划单列、就业服务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就业形势严峻,学生入伍利国利军利生,动员学生应征理应成为高校人民武装部的重要工作,争取兵员质与量双提升,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输送优秀人才。

(四)以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为出发点,将提升军事训练质量作为关键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是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其出发点。高校要培养学生献身祖国、服务国防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弘扬尚武精神与民族血性。以军事训练作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抓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与技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具备保卫祖国的素能,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国防意识,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有关学生军训的负面新闻较多,社会上出现一些质疑学生军训是否有必要的言论,其实有些言论是因媒体炒作而起,对此不能误判,同时也要认真反思客观存在的问题。普通高校全面开展大学生军训工作至今已有32年,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升大学生军事训练质量,既要规范有序也要科学创新。

二、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推进高校国防教育深入实践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聚焦中国梦强军梦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增效,在实践中以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核心,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保障措施,依托新技术抓住新契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推进重点工作,坚持“四个加强四个支撑”

一是加强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增强载体支撑。将专门的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规范开展军事理论教学,与承训部队协力进行军事技能训练,根据学校学科优势及教师特长设置国防选修课,举办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逐步健全必修课、选修课、系列讲座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形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渗透的合力,帮助学生加强课程认知,深入实践体验,最终达到自觉认同。二是加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军事课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人才支撑。学校要配齐配强专武干部,做到专职专用,下大决心解决长期以来他们身兼多职、专武不“专”的问题。目前高校武装部的领导一般由学工、保卫部门领导兼任,如学生数较多、校区分布较散、学校规模较大,需考虑单设武装部部长或设置专职副部长。军事课师资水平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建立一支有后劲的教学队伍。为促进军事课教师专业发展,可采取军事课师资准入机制,加强校本培训,完善绩效考核。三是加强国防文化建设,增强环境支撑。从高校文化育人职能角度考虑,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与落脚点在于建立一种动态平衡稳健发展的体系化架构,并以此架构促进学生的国防文化自觉及文化养成[1]。同时,国防文化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在校园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学校的武装部、宣传部及共青团等机构要协调各种资源,特别是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引领校园主流舆论场,注重宣传动员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国防文化成为主流文化。四是加强国防教育科学研究,增强理论支撑[2]。以往高校国防教育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近年来有所加强,成果数量与研究质量逐渐提升。2014年12月,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举办了首届军事训练营,军事课教师进行了军事教学展示,充分展现了高校军事课教学科研成果。积极鼓励教师从实际工作出发,理性研判新形势,及时掌握新情况,深入分析新问题,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规范的科研方法形成理论成果,指导工作探索,以实践验证科研结论。

(二)落实保障措施,坚持“四个保障”

一是思想保障,关键在学校领导重视。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国防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参与者,只有学校党委、行政重视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干部对国防教育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位,才谈得上将课程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国防教育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将领导干部经常性国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学习制度,提高他们开展工作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二是组织保障,实现学校统筹,部门协力。坚持党管武装,这是高校武装工作毫不动摇的根本原则。要认真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确保高校武装工作和国防教育的正确方向。坚持任务引领,建立健全国防教育专门机构,如学生军训工作领导小组、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挂帅,党委副书记主抓。搭建国防教育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武装部的牵头作用,同时调动学工保卫等有关部门、院系形成合力。三是制度保障,工作开展科学有序。根据相关政策要求、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制订并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征兵管理办法、民兵整组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高校在制订院系目标考核办法时,在考核体系里设置学生应征等相关指标。四是落实经费保障,专项经费规范使用。国防教育工作经费设立专门预算科目,明确经费保障的职责、范围和标准,且所占学校年度预算比例争取在目前较低水平上逐年增长,做到及时足额到位。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加强审计管理。近年来,江苏等地对高校开展兵员征集所需经费出台军地共同保障措施,由高校所在地省辖市兵役机关根据工作和完成征集任务情况将相关经费拨付给高校,这更需要学校对此严格管理,防止截留或挪用。

(三)依托新媒介及近年来新设的纪念日,丰富教育载体

一是依托微课、慕课,推动国防教育课程在线学习。微课能够较好地促进军事课教师的专业化,2014年至今,江苏省已举办了两届普通高校军事课教师微课教学竞赛,取得良好效果。军事课教师需要展示风采的舞台,而国防教育课程也需要更便捷可移动的平台,微课大有可为。为积极适应信息时代和“95后”学生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可组织制作或筛选购买优秀的国防教育微课资源[3]。作为崭新的教学应用模式,慕课系统的研发也要加快推进。二是依托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舆论导向。高校在国防教育宣传上已普遍运用校园广播、国防报栏、QQ、微信等媒介,取得一定效果。为适应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根据青年学生性格心理特点,在下一阶段要积极探索融媒体在国防宣传中的作用。2015、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及了媒体融合问题,“融”意味着融会贯通,因此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使媒体要素产生化学反应,充分发挥媒体矩阵优势[4]。国防教育受众在哪里,国防宣传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注重信息全面覆盖与精准推送,从校园报刊、电视、广播到微博、微信、客户端,总有一款让学生乐于接收、易于接受。三是依托近年来国家设立的与国防相关的重大纪念日和节日,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法律形式相继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烈士纪念日等与国防主题紧密相关的纪念日。学校应以此为契机,围绕国防教育主线,结合不同主题,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例如每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因设立时间不长,如果学校不主动作为,同学们或不知晓或知晓但不以为然,这需要国防教育工作者把握工作主动权,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宣传,线上线下相结合,凝聚师生捍卫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四)构建师生参与新格局,发挥人民战争威力

一是依靠辅导员队伍,发挥其思想引领与组织动员作用。在国防教育方面,辅导员队伍是高校武装干部最为信任、需要依靠的力量。作为学生工作及国防教育最基层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心”字上抓住学生,“沉”下教室、宿舍等场合做工作,“凑”用班会、团日等时间段讲道理,“促”动同学们关心国防、献身国防。二是依靠退伍士兵队伍,发挥其朋辈引航作用。近年来,国家征集在校大学生兵员力度加大,并于2013年出台了大学新生入伍保留入学资格等政策。在校学生和录取新生入伍人数逐年增长,他们退伍复学或入学后,明显表现出有别于其他同学的军人气质,具备革命军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军事技能。学校对退伍士兵要做好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也要组织他们为学校国防教育服务,如担任教官协助技能训练、开展军事知识讲座、征兵宣传典型报告“现身说法”等。三是依靠学生国防社团队伍,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学生国防类社团活动已在高校普遍开展,例如浙江大学学生国防协会在1986年成立,已有一定历史积淀。高职学生社团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在2015年举办的江苏省高校国旗班比武中,集体展示了包括高职各校学生国旗班的风采。加强国防社团品牌建设,打造校园“风景线”,引导学生主动策划、组织并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在社团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有效提高其参与度。

(五)加强国防教育与其他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是国防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养成教育相结合。学生军事技能训练与新生入学相衔接是高校普遍做法,各校可根据实际,将国防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养成教育统筹起来。特别是通过入学的“第一课”军事技能训练,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新的集体,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促进良好学风、班风建设。二是国防教育和安全教育相结合。这方面,有的学校起步较早,以清华大学为例,自2004年开启了消防疏散演习与反恐防爆疏散演习进军训的模式以来,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应急疏散、防空演练等军事科目和安全教育科目相结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素能,既能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也为提升军事技能训练实效提供抓手。三是国防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相结合。帮助有应征入伍意愿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在校生入伍和毕业生入伍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作实践时,要留意分析不同学生入伍动机,以便开展精准的职业辅导和就业指导。同时,对学生入伍动机进行甄选,以便顺利开展征兵工作,把真正有志于参军报国的青年送进军营。四是促进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及目标,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有助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将加强国防教育作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的要点,师资配合,内容融合,方法结合,作用耦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三、结论

我国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在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中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长城。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对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理念作创新优化,使之目标更为精准,主线更为清晰,彰显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明确出发点和关键所在。此外,仅仅认清国防教育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够的,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需要切实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推进重点工作,落实保障措施,依托新技术抓住新契机,以师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其能动性。维护国家安全,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国防教育在具体实践时,要注意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联系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有效提高同学们的素能并让其直接受益。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 .“五位一体”:高职院校文化体系构建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6(2):98-101.

[2] 王磊,贺仰东,张震宇.国防教育示范校建设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142-144.

[3] 朱杰.微课推动高校军事课课程建设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90-93.

[4] 张阳.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75-77.

猜你喜欢

强军国防学校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强军路上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强军 强军
走在强军路上
《魂牵深蓝》:强军路上的奉献之歌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