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意识的科学内涵与新时代诉求
2018-03-07于阿专
于阿专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是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政治成果,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全党同志必须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以科学理性的核心意识维护习近平同志的核心地位。
一、理论溯源:领会核心意识的科学内涵
核心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历史奋斗中形成的一种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所共有的特殊意识。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核心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
(一)核心意识的理论演进
厘清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有利于我们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1.传统文化渊源。关于核心意识,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探索治国理政之道的漫长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见解。如“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说法,都隐含了重视核心和维护核心的宝贵思想。
可以将之称为核心意识的雏形,但这些阐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把核心等同于传统政治中的天子或君主,把增强核心意识片面理解为向君主效忠,这些都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着本质区别[1]。
2.马列经典理论。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始终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和权威问题。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1)政党权威观。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始终强调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与以巴枯宁为代表的无政府主义思潮进行了激烈斗争,深刻阐述了政党的权威在国家和社会中的作用[2]。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不仅革命权威、政治权威极其重要,个人权威、领袖权威同样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组织核心观。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权威的思想,并从党的组织的角度提出领导核心问题。在他看来,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党原则,由职业革命家构成的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的领导力量,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关键作用。
(3)实践核心观。毛泽东和邓小平发展了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并结合中国革命实践发展了领导核心理论。1938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将“两个服从”扩展为“四个服从”原则,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起到了辨明是非、确立党的领导权和全党发展方向的历史作用[2]。1989年6月1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3]310
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反省与总结,是对共产党建设规律、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精确把握。
(二)核心意识的三重内涵
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公开提出“核心意识”。在严谨的中共话语系统中,“核心意识”作为政治用语的表达具有密切相关、层层推进的三重含义。经过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循序渐进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党、党中央和党的领袖三个层次的领导核心,构成了增强核心意识的三个主要指向。
1.宏观层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从外部关系而论,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领导政权军队群体等各类组织,概而言之,就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就郑重提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论断。经过96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政治定位,不仅写入党章和宪法,在党内外具有权威性依据,而且对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形成了有效的体制性保障。
2.中观层面: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是全党的领导核心
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从内部关系而论的,即党的中央委员会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3]365这是对“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3.微观层面:中共中央总书记是中央领导集体核心层和全党的核心
领袖意义上的核心地位是从中央高层领导集体方面而论的,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个核心领导层,要形成一个大家公认、人民满意的中央领导集体中的核心,这是党的领导、中央领导的人格化集中体现。人类历史反复证明,国家崛起过程中都有一个规律性前提:政治慢慢地权威化并形成治理或领导核心[4]。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是党和国家根本利益所在,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时代召唤:理解核心意识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首次作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新概括,体现了手段、路径与目标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对“四个伟大”进行深刻阐述,既是对五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深度总结,又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的庄严宣示。
(一)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然诉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肩负新任务,需要把握新要求,没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会进退失据、贻误战机,甚至出现颠覆性失误。
1.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新历史方位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化新发展理念,更加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美好蓝图。从奋斗目标上来看,从现在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
2.战略安排:“两个十五年”。从实现复兴伟业的时间纵轴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首次提出了“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开拓创新。
(二)进行伟大斗争的客观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决定了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1.审视和分析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处在十九大到二十大这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已是可期可及。同时,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繁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多种消极因素不同程度显现,需要认真审视,积极应对。
2.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进行的这场伟大斗争具有空前复杂性、自我革命性、现代法治性和生死攸关性,必将面临许多可预料和不可预料的艰难险阻,如发展中的“中等收入陷阱”、大国关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等。确立领导核心、形成思想引领,是赢得伟大斗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美好未来的客观需要。
(三)建设伟大工程的有力支撑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集聚全党之力,去应对和解决我们党正在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新的时代性课题和难题的必然要求。
1.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必然要求。“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马克思主义政党力量的凝聚和运用,在于科学的组织。而在组织内部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就会纪律涣散、组织松弛,使党沦为毫无战斗力的一盘散沙、各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可以说,能否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是否真正成熟的关键。因而必须坚决维护和切实强化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2.中国共产党自身实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郑重提出,“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这是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论述了建立党的领导核心的极端重要性。回顾中国共产党96年发展实践,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的优良历史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始终存在。从最初中国共产党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没有独立自主的决策人到后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核心的确立,党用自身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不仅是组织上的领导人,更本质的是思想上、政治上的主心骨。
3.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时代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狠抓“六个从严”,取得了丰硕的理论、实践和制度成果,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有了党的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就确立了方位,建立了起点,明确了方向。
(四)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障
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1.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夙夜在公,励精图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现新的壮丽前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过去五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十九大报告做了集中的概括和表述,并写入党章,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伟大理论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关于这一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总纲领、总部署、总动员。
三、重在落实:把握核心意识的实践要求
树立核心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绝不是一般性问题和个人的事,而是方向性、原则性问题,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与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一)意识形态领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核心意识的产生既与中国的历史和政体特征密不可分,也与当今时代需求直接相关。因而,增强核心意识必须紧密结合现实。基于此,首要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根基所在:一面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顺利前进,实际上就是检验中国共产党能不能成为领导核心的重要标尺。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树立和增强核心意识的根基所在。
2.追梦之路:四个自信。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巨轮在平稳中破浪前进,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展现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尽管发展中还有不少短板与诸多挑战,但是放眼全球,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对照。“四个自信”说到底就是我们党意识形态的最为核心的表述。
3.筑牢阵地:文化自信。值得警惕的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看不到当今世界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事实,不遗余力地攻击我党的基本路线。“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4.凝聚共识:领袖自信。意识形态代表的是作为一个政治集团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而能够全权代表这个阶级的是作为其最高领导者的政治领袖,所以,政治领袖是代表、行使意识形态的主体。只有坚定领袖自信,才能将“四个自信”从观念形态转化为巨大的现实物质力量,从而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二)党的建设层面:驰而不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需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纪律规矩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强化落实。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注重认真开好民主生活会以及警惕个人崇拜倾向。
2.不断健全监督体系。五年来,党中央抓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断健全监督体系,整合问责制度,落实巡视制度,强化利剑震慑之效,形成科学管用的防错纠错机制。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需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关系;二要正确处理党内监督中广义监督与狭义监督的关系;三要正确处理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民主监督的关系,形成强大监督合力。
3.突出抓好“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彰显了党中央尊崇党章、严肃党纪、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树立和增强核心意识,必须抓住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
(三)党员自身要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和纪律上的规矩人
增强核心意识,需要我们坚持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把核心意识体现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上。既要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政治素养,内化于心,更要加强落实,外化于行,切实把增强核心意识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1.思想上:自觉认同、坚决拥护。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深悟透、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每个党员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以高度的理论清醒坚定理想信念。在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化的情况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奋斗使命。
2.政治上:绝对忠诚、坚决维护。最根本的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既要遵守政治纪律,保持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问题、政治原则问题上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又要具有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敢于向自身开刀,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严格进行党性分析和对照检查,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决不触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红线和底线。
3.行动上:对表紧跟、坚决服从。在行动上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要求我们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的统一指挥和统一号令,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部署。看齐意识,是我们党在攻坚克难中统一思想、统一政策、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的重要方法,是切实增强核心意识的最终落脚点。“令之不行,政之不立”。“四个服从”是正确处理党内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是要求全党服从中央,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上要和中央保持一致,决不允许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参考文献:
[1] 马从辉.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N].光明日报,2017-01-19(11).
[2] 程盈琪.浅析党的领导核心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56-60.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大国治理与核心意识[J].人民论坛,2013(2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