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类课程的目标定位与课程模式
2018-03-07把元宵
把元宵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实践类课程与理论类课程是两个重大分支,相比较来看,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技能操作课程、课外活动以及社会实践等。为了能够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在日后的实践类课程设计中,应当结合当前的行业用人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充分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从而为我国的学前教育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幼教人才。
1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目标定位
1.1 情意目标
情意目标所指的即为,应当培养出学生对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思想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一方面要对自己职业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忠于自己的初心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则要具备较强的自律能力,有足够多的耐心和信心来完成日后的工作任务。
1.2 技能目标
技能目标所指的即为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学科技能,实践类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写作、弹奏、演唱、舞蹈、绘画、制作以及观察等多方面的工作实践技能,为其日后的顺利就业打好基础。
1.3 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所指的即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完善的职业核心能力,在实践类课程中需要包含环境创设与环境利用、幼儿生活组织与幼儿保育、集体活动设计、教育活动计划以及幼儿有效沟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1.4 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发展能力,能够较好的适应日后的工作环境。实践类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幼教实践课程,让他们可以主动去收集并分析具体信息,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培养他们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牢牢把握住逻辑性与系统性的基础原则,要为学生营造出立体化、多维化的实践类学习课程,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到真实的幼教工作场景,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2 实践类课程模式的构建原则
2.1 整合性
实践类课程应当与理论类课程相互融合,针对现阶段的行业发展情况来构建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着重凸显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还要在其中穿插必要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在反复实践中不断进步,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形成优秀的职业能力。
2.2 目标性
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要建立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教育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发展空间进行合理化评估,同时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为他们打造出个性化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另外,实践类课程模式还需分阶段进行,尽可能的分散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难度。
2.3 系统性
实践类课程模式的构建应当秉承学前教育专业的内在规律,同时还要兼顾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与成长需求。此外,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调节好教学实践与其他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最好的状态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2.4 层次性
首先,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层次来制定课程模式;其次,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计划来制定课程模式。
3 实践类课程模式的构建路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地位
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龄儿童,鉴于幼儿的特点,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理解与反馈。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就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适当的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处加以改进,着重凸显出实践类课程的互动性、灵活性以及实用性特点。除去要保留必要的基础文化课程以外,教育者需要适当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所占比例,从时间的角度着手来实现全程延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尽可能多的为他们设计一些实践教学活动。另外,教育者还要从空间的角度着手来实现全方位拓展,不仅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同时还要把握住时机来设计情景教学活动,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实践场景中,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出优秀的实践学习氛围。
3.2 突出教育特色,优化实践类课程的教学结构
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需要按照幼儿的身心成长规律,同时还要充分展示出学前教育的整体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应进一步开放动态化的实践课程体系,整个理论知识来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所占比重。另外,还要尽可能的丰富实践类选修课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来有针对性的选择选修课程。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优化教学结构的过程中,教育者还要从宏观的角度充分考虑到实践类课程的全程性特点,要做到扬长避短,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让他们的拓展能力得到充分训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水平。
3.3 细化教育体系,增强实践类课程的可操作性
针对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幼儿教育者一定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同时也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让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基于此,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除去上文中所提及的几点内容以外,同时还应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管理等,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除此之外,因根据教学大纲来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应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课时分配、教学形式、教学条件以及考核要求等多个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来做出适当整改。
3.4 构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最大化的减少实践教学方法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因此教育者应当根据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园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提出的就业要求,来构建实践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都已经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专门设置了实训课程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会督促学生认真填写实习书面报告,而教育者则针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学习情况以及考试成绩等作出最终评价,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到期末总分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教学评价的实际作用,还可以专门针对保教实践来设计出单独的考评方案,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相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校企联合考评等等,从多个角度同时入手来考核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具体表现,有针对性的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为其日后在岗位中的更好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